发布日期:2025-11-21 22:00点击次数:92
38辆美国坦克运到台湾,中国为什么不敢拦?
这话在美国一个论坛上被个网友直愣愣地问出来,一下子炸了锅,百多万的浏览量,全球各地的人都跑来围观。问题问得很直接,甚至有点挑衅的味道,好像在说,你看,我东西都送到你家门口了,你倒是动个手啊。
事情是2024年12月16号深夜,几艘民船悄无声息地靠上了台北港。港区里头早就清场了,重型吊车把一辆辆用伪装网盖着的大家伙吊下来,这些就是M1A2T坦克,一共38辆,首批到货。整个过程从头到尾,顺畅得有点不真实,没有一点波澜。
可最有意思的,不是这批坦克本身,而是论坛底下那铺天盖地的回复。一个新加坡网友的评论被顶得老高,他说:为什么要拦?等台湾统一了,这些不都是现成的战利品嘛,还省了一大笔采购费,多划算。这话有点损,但好像一下子把那个美国网友给问住了。
确实,岛屿作战,坦克这种重型装备的生存空间本来就小得可怜。现代侦察技术下,你在哪儿,卫星看得一清二楚,精度能到厘米级。火箭军的导弹覆盖全岛,根本用不着短兵相接,一轮饱和打击下去,再厚的装甲也就是一堆废铁。有芬兰网友甚至算了笔账,说台湾那地形,多山,路窄,桥梁承重也有限,M1A2T那3.6米的宽度,很多地方转个弯都费劲。
话说回来,台湾那边陆军的坦克,确实有点看不过去了。主力还是几十年前的M60A3和CM11,用的105毫米线膛炮,打个400毫米厚的钢板都费劲,碰上现代反坦克导弹,基本就是一层窗户纸。更别提那750马力的柴油机,跑起来慢吞吞,越野能力也差,超过三成的车都趴窝了。
所以,这108辆总价20亿美元的M1A2T订单,看着是救命稻草。这批坦克用的是120毫米滑膛炮,配上贫铀穿甲弹,理论上能干穿800毫米的装甲,火控系统也是数字化的,夜间作战能力提了一大截。只不过,出口版本毕竟是猴版,美军自用的那套激光告警和贫铀装甲,想都别想,实际防护能力是要打个折扣的。
但美方把这笔买卖看得很重,从改装到运输,一步步都盘算得很精。坦克在美国西海岸一上铁路,就全程低调处理,装船走的是民用滚装船,航线绕开关岛附近的公海,全程避开敏感区域。可以说,他们生怕闹出什么动静来。
这种小心翼翼,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中国这边之所以没动手,不是不敢,而是觉得没必要,甚至有点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直接在海上拦截一艘民船?那正好就掉进了某些人挖好的舆论陷阱里,把一件小事炒作成国际冲突,不值当。况且,民船运送武器,本身就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条款,这为日后常态化检查台湾货轮留下了口实,真要把这条路卡住,每年上亿吨的海运量可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和节奏,始终在大陆这边。军事上的优势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坦克营能改变的了,歼-20早就实现了常态化巡航,航母编队也在周边海域活动。经济上,大陆市场占了台湾出口的四成,尤其是在芯片产业链上,联系紧密。这些牌,哪一张打出去都比在海上拦截几辆坦克管用得多。
所以,这批M1A2T坦克,与其说是提升了台湾的防卫能力,不如说是个昂贵的心理安慰剂。运抵台湾后,它们被直接拉到了新竹湖口训练场,美方教官手把手地教。据说在汉光演习里,实弹射击命中率还挺高,可炮声一响,烟尘就把自己的位置暴露得一干二净。更尴尬的是,台湾湿热的环境让坦克的电子设备故障率高了10%,那台1500马力的燃气轮机,油耗更是个无底洞,战时后勤怎么保障,是个大问题。
如今,这些坦克还在新竹的训练场里轰鸣,但它们的命运,恐怕从离开美国港口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论坛上的喧嚣总会过去,而真正决定未来的,从来都不是嗓门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