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印度年轻人不愿入伍,却冒险奔赴俄乌前线,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11-24 23:29点击次数:142

月薪十万卢比,半年就能拿绿卡,听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可这馅饼,却是埋在地雷阵里的。

海德拉巴那个做服装的哥们,信了网上的“高薪工作”招聘,屁颠屁颠跑去俄乌前线当“助手”,结果俩月不到,就成了战场上的一抔黄土。

他不是个例,去年视频里那帮对着莫迪喊话的印度小伙子,不就是被忽悠瘸了的典型吗?

嘴上说着是去俄罗斯旅游过新年,结果稀里糊涂就进了培训中心,然后被塞进了炮灰大军。

你说他们傻?

还是真不知道战场是啥情况?

得了吧,这话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

明知道人家是在打仗,还往枪口上撞,要么是脑子被门夹了,要么就是抱着一种“万一呢”的侥幸心理。

这种心理,在中国网络语境里,那叫“小作文”式求助,先是把情况说得云里雾里,再把责任往外推。

视频里这帮人,一会儿说旅游,一会儿又提到培训中心里还有朋友被派往前线,几十个人一起出行?

这旅游的理由,跟他们被当场抓捕、然后移交俄当局的事实,实在太不搭了。

说白了,就是想掩盖他们“偷渡打工”的真实目的。

印度政府那边呢?

官方的回应很微妙,只是间接证实了视频的真伪,确认有人死了,但对于这帮人到底是怎么去的,他们从不多说一个字。

为什么?

因为真相太尴尬了。

他们不是去旅游,是去“打黑工”的。

想想看,俄罗斯那么大,风景名胜无数,为啥偏偏要跑到俄乌边境那个敏感地带?

脑子正常的游客会去那里“打卡”吗?

显然不是。

他们明知道自己是被带去“部队”的,但贩子们总会给他们打一剂“鸡血”:不用上战场,就是后勤,或者当个助手。

就像开头那位海德拉巴的兄弟,家人以为他是在总部当助手,月薪十万卢比,半年拿绿卡,妥妥的“逆天改命”剧本。

结果呢?

人刚到俄罗斯,护照就被没收,直接被扔上前线,最后连条命都没能留住。

他家人从印度驻俄大使馆那里得到的消息,让他彻底心碎。

这事儿,跟去年印度警方破获的那个大型人口贩运网络如出一辙,网上高薪招聘,诱骗国人去俄罗斯,然后把他们送上战场。

据印度媒体报道,这个网络至少已经向俄罗斯输送了35名“炮灰”。

这数字,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这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印度底层民众的骗局。

那些抱着“赌一把”心态跑去俄罗斯的,基本都是国内的穷苦大众。

在印度,大学毕业月薪两百美元都算不错了,普通人可能就一两百美元,跟农民收入差不多。

而贩子们许诺的十万卢比(约1200美元)月薪,对他们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金砖。

更扎心的是,这帮人普遍年轻,22到31岁之间。

这年龄段的人,在国内找不到好出路,看不到希望,才铤而走险。

印度年轻人失业率高得吓人,15到29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83%,其中大学生失业率更是逼近66%!

好工作呢?

僧多粥少,一个普通政府岗位,能有七八万人抢,其中还不乏研究生。

莫迪政府天天吹嘘经济发展,可这发展红利,都进了少数富人的腰包,最富有的1%控制着全国40%的财富,而超过1.8亿人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活命钱不到2.15美元。

在这种赤裸裸的贫富差距和绝望的现实面前,俄罗斯战场上那点风险,似乎就没那么可怕了。

反正国内也看不到出路,不如去搏一把,万一真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呢?

贩子们深谙此道,他们知道这些穷人需要什么,就编织出最诱人的谎言。

他们会说“不用上前线”,会说“只是后勤”,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人塞进绞肉机。

说到底,印度政府在这场悲剧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无辜”。

如果国内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有像样的发展前景,这些青壮年会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去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赌未来”吗?

答案不言而喻。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绝望,而当希望的光芒被财富分配的鸿沟彻底掩盖时,铤而走险就成了唯一的选项。

然而,战场是残酷的,它不问你来自哪里,不问你背负多少期望,只管无情地收割生命。

这些被骗的印度年轻人,他们本想在异国他乡“逆天改命”,最终却可能在异国他乡,成为冲突的牺牲品。

当他们真正面对枪林弹雨,才明白贩子口中的“高薪”和“绿卡”,不过是通往死亡的敲门砖。

这场由贫穷和贪婪交织而成的闹剧,何时才能落幕?

谁又该为这些倒在异国战场的年轻人负责?

历史的账本,会给出答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