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1 11:07点击次数:182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女政治家。她既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又有令人发指的残忍手段。在政治上,吕雉辅佐刘邦铲除异姓王,为稳定汉初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死后,她临朝称制,延续“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促进了经济恢复,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展现出非凡的治国能力。然而,在个人情感和权力斗争中,她手段残忍。为维护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她将戚夫人制成“人彘”,毒杀刘如意。还大封吕氏家族,破坏“非刘氏不王”的约定,引发“诸吕之乱”,给汉初政局带来动荡。总体而言,吕雉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功过交织,既推动了汉初历史的发展,又留下了诸多负面形象。
第一卷 单父秘影(公元前 252 年 - 公元前 209 年)—— 复国余烬:秦吏刀下的家族秘谋
第一章 密信惊魂
秦始皇二十五年深秋,单父县的雨连下了半月,青石板路被泡得发绿,吕府后院的枯井沿上,青苔爬满了砖石。吕雉蹲在井边,木盆里的衣物早被雨水打湿,她却浑然不觉 —— 指尖攥着的半块青铜虎符,冰凉的触感透过粗布裙传到腰间,那是父亲吕公昨夜借着闪电的光,从井壁暗格里捞出来的。虎符内侧 “魏” 字的刻痕,与案头那封朱砂密信的笔迹严丝合缝,像一道索命的符咒。
“媭儿,快把虎符藏好!” 吕公的声音从堂屋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他刚把密信卷进竹简,门外就传来秦兵的马蹄声 —— 铁蹄踏在湿滑的石板上,溅起的泥水打在朱门上,像极了三年前魏都大梁破城时的厮杀声。吕雉迅速将虎符缠在腰间,外面罩上母亲新缝的粗布嫁衣,针脚里绣着的 “平安” 二字,此刻却像在嘲笑这乱世的荒唐。
“吕文!奉郡守令,搜捕魏室余孽!” 县尉赵亢的嗓门震得窗纸发颤,十几个秦兵踹开大门,铜剑的寒光扫过庭院。赵亢是秦廷安插在单父的眼线,上个月刚以 “私藏魏器” 为由,抄了城西的韩家,男丁全部发配骊山,女眷沦为营妓。吕雉看着秦兵翻箱倒柜,木柜被砸裂的声音、瓷器破碎的声音混在雨声里,心一点点沉下去。
“大人,没找到密信!” 秦兵的喊声让赵亢脸色一沉,他一把揪住吕媪的头发,将她按在湿漉漉的地上:“吕文,你夫人的头发不错,要是找不到密信,就让她去县衙给秦兵当差 —— 正好抵你欠的赋税!” 吕媪的哭声刺得吕雉耳膜疼,她突然扑上去,将木盆里的水泼在赵亢脸上:“大人明察!我家只是做布帛生意的,哪来的魏室密信?”
混乱中,吕雉瞥见父亲偷偷将一块布帕塞进袖中 —— 那布帕边缘沾着朱砂,正是密信的边角。赵亢擦着脸,目光落在吕雉的嫁衣上:“这裙子看着厚实,莫不是藏了东西?脱下来让我查查!” 秦兵的哄笑声里,吕雉死死攥着裙角,指甲掐进掌心。吕公连忙上前,从怀里掏出五十金,塞到赵亢手里:“小女不懂事,这五十金权当赔罪,三日后我再凑五百金,求大人宽限!”
赵亢掂着金饼,突然用靴尖踩住吕雉的裙摆:“三日后凑不齐,我不仅要密信,还要你女儿的命 —— 听说你女儿绣活好,正好给我当妾!” 秦兵笑着离去,吕媪抱着吕雉哭到虚脱,吕雉却掰开母亲的手,盯着父亲:“爹,那密信上写的是‘冬至夜袭单父’吧?赵亢要的不是钱,是魏室旧部的名单!”
吕公浑身一震,从袖中掏出布帕 —— 上面 “冬至夜袭单父县,复魏抗秦” 十个朱砂字,被雨水洇得发晕。“你怎么知道?” 吕公的声音发哑。吕雉指了指井壁:“昨夜我看到你捞虎符,也看到了密信的边角。” 她攥紧虎符,“我们不能走,魏室旧部还在等消息,赵亢肯定会盯着他们。” 吕公看着女儿眼中的光,突然明白 —— 这个十六岁的姑娘,早已不是躲在闺房里绣帕子的孩子,她的骨子里,藏着魏室旧臣的血性。
第二章 沛市暗棋
秦始皇二十五年冬,沛县的雪下得比往年早,城南的小院里,吕雉正帮母亲缝补旧衣,指尖的冻疮裂开,渗出血珠。吕公去拜访县令的第三天,还没回来,吕雉心里隐隐不安 —— 她听说沛县县令是秦廷的酷吏,当年曾参与过破魏之战。
“媭儿,去市集买些粟米吧,家里快断粮了。” 吕媪的声音带着疲惫,从包袱里掏出几枚秦半两。吕雉接过钱,裹紧单薄的棉衣,刚走出巷口,就听到市集方向传来喊打声。挤进去一看,屠户樊哙正被三个秦兵按在雪地里,脸上满是血污,他的杀猪刀被扔在一旁,沾着雪和泥。
“不交‘保护费’,还敢反抗?” 秦兵的靴子踩在樊哙的背上,“你这杀猪的,每月就得交五十斤肉,少一斤就打断你的腿!” 樊哙挣扎着要起来,却被秦兵又按了下去。吕雉心里一紧,从怀里掏出刚买的粟米,扔在秦兵面前:“他的‘保护费’我替他交,这些粟米够五十斤肉的钱了。”
秦兵愣住了,打量着吕雉:“你是谁?敢多管闲事?” 吕雉挺直腰板:“我是吕文的女儿,吕公是县令的朋友。你们若再打人,我就去告诉县令,说你们欺压百姓!” 秦兵面面相觑,刚要发作,一个穿着粗布袍的男子摇摇晃晃走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吏。
“张县尉,给我个面子。” 男子的声音带着酒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他凑到吕雉面前,目光扫过她腰间的嫁衣 —— 裙摆上还留着赵亢踩过的泥印,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姑娘是单父来的?” 男子的手指擦过她的袖口,“这布帛是单父的特产,去年我去单父,见过这种纹样。”
是泗水亭长刘邦。吕雉心里一紧,却笑着说:“家乡遭了灾,来投奔亲戚。” 樊哙爬起来,凑到吕雉耳边:“这刘邦不是普通人,他跟县里的反秦义士有往来,上次还帮我救过被秦兵抓走的兄弟。” 吕雉眼睛一亮,故意将一枚秦半两掉在雪地里,弯腰去捡时,悄悄对樊哙说:“今夜三更,城外破庙见 —— 有要事相商。”
三更时分,破庙里的油灯忽明忽暗,吕雉刚掏出半块虎符,就听到庙外传来脚步声。樊哙拔出杀猪刀,警惕地盯着门口:“谁?” 庙门被推开,刘邦走进来,手里拿着另一半虎符,虎符内侧的 “魏” 字,与吕雉手里的正好契合。“我早就知道你是魏室旧臣的女儿。” 刘邦笑着坐下,“吕公去见县令,是为了给魏室旧部传消息,可县令早就把他扣下了 —— 他要等赵亢来,一起抓你们。”
吕雉愣住了,手里的虎符差点掉在地上。刘邦继续说:“我已经派人去救吕公了,今夜三更,我们先把魏室旧部转移到芒砀山,等赵亢来了,正好给他个措手不及。” 樊哙拍着大腿:“好!我这就去召集兄弟!” 吕雉看着两半合在一起的虎符,突然明白 —— 沛县不是避祸之地,是她踏入乱世棋局的起点,而刘邦,就是她第一个要联手的棋友。
第三章 嫁衣染血
秦始皇三十七年春,沛县的桃花开得正艳,吕府的小院里,吕雉正为婚礼做准备 —— 她绣的嫁衣上,雄鹰的翅膀已经成型,针脚里藏着 “展翅” 二字。刘邦要娶她的消息传遍沛县时,她却收到了一个坏消息:赵亢调任沛县县尉,三日后就到。
“媭儿,要不我们推迟婚礼吧?” 吕媪的声音带着担忧,她听说赵亢在单父时,杀了不少魏室旧臣。吕雉却摇了摇头:“不能推迟,赵亢就是冲我们来的,推迟婚礼只会让他起疑心。” 她从嫁衣的夹层里掏出一把匕首 —— 那是樊哙送的,刀柄上刻着 “平安” 二字,“我已经跟刘邦商量好了,三日后婚礼,也是我们反秦的日子。”
婚礼前一日,赵亢带着秦兵闯进吕家,手里拿着那封被烧掉的密信残片:“吕文,你以为烧了密信就没事了?这残片上的字迹,跟魏室旧臣的一模一样!” 秦兵将吕公按在地上,赵亢却盯着吕雉的嫁衣:“听说你要嫁给刘邦?不如跟我走,我保你吕家平安 —— 刘邦就是个穷亭长,跟着他没好日子过。”
吕雉笑着走近,突然从嫁衣夹层里掏出匕首,刺向赵亢的胸口。赵亢反应快,侧身躲过,匕首划破了他的衣袖。“你敢刺杀秦吏!” 赵亢大怒,反手将吕雉按在柱子上,匕首划破了她的嫁衣,露出腰间的虎符。“原来你还藏着这东西!” 赵亢刚要去抢,门外突然传来箭雨声 —— 刘邦带着萧何、曹参闯进来,箭雨瞬间射倒几个秦兵。
“赵亢,你的死期到了!” 刘邦的剑抵在赵亢的脖子上,“你在单父杀了多少魏室旧臣,今天该还债了!” 赵亢却笑着说:“你们以为杀了我就没事了?秦廷的大军明日就到沛县 —— 你们的反秦计划,早就被我泄露了!” 吕雉突然扑上去,夺过刘邦的剑,一剑刺穿赵亢的心脏:“我爹的复国计划,你永远别想泄露!”
鲜血溅在嫁衣上,染红了 “展翅” 二字。刘邦抱住浑身发抖的吕雉,轻声说:“别怕,我们已经联络了芒砀山的义士,明日秦兵一来,我们就起义反秦。” 吕雉看着染血的嫁衣,突然笑了 —— 这血色,才是她真正的嫁衣,是她踏入乱世的见证。当晚,她将虎符交给刘邦:“这虎符是魏室旧部的信物,有了它,他们会跟着我们反秦。”
第四章 芒砀绝路
刘邦押送徭役去咸阳的第三个月,吕雉就收到了消息:徭役误期,刘邦在芒砀山起义了。消息传来的第二天,秦将章邯率领三万大军包围了沛县,县令贪生怕死,将吕公、吕雉和刘盈、鲁元押上城楼,威胁刘邦投降。
“刘邦,你若不投降,我就杀了你的家人!” 县令的刀架在刘盈的脖子上,刘盈才三岁,吓得哇哇大哭。吕雉却对着城下大喊:“刘邦!别管我们!反秦大业不能毁在你手里!” 章邯大怒,下令放箭 —— 一支箭射向刘盈,吕雉扑上去挡住,箭射中了她的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粗布衫。
“媭儿!” 刘邦在城下大喊,就要率军攻城。萧何拉住他:“不能硬攻!章邯的大军有三万人,我们只有五千人,硬攻就是送死!” 吕雉忍着痛,对着城下说:“我知道城中的粮库在西南角,那里只有五百秦兵守卫,你们可以从那里偷袭!” 县令大怒,要杀了吕雉,却被身边的小吏拦住 —— 那小吏是刘邦的人,早就被策反了。
夜里,小吏偷偷打开城门,刘邦率军进城,很快就平定了沛县。吕雉躺在病床上,刘邦握着她的手,看着她肩膀上的箭伤,眼里满是愧疚:“委屈你了。” 吕雉却笑着说:“我没事,只是可惜了那件嫁衣。” 刘邦从怀里掏出一块布帕,上面绣着一只雄鹰:“等推翻了秦廷,我给你绣一件更好的嫁衣,让你风风光光的。”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章邯的大军又杀了回来。刘邦率军突围,吕雉带着家人跟在后面。走到芒砀山时,秦兵追上了他们。吕雉将刘盈、鲁元交给刘太公,对刘邦说:“你们先走,我引开秦兵!” 她翻身上马,朝着相反方向跑,秦兵果然追了上来。
刘邦想回去救她,萧何却拉住他:“不能回去 —— 吕雉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我们若回去,所有人都得死!” 吕雉被秦兵包围时,突然从怀里掏出那半块虎符,扔进了山崖:“秦狗!你们永远别想得到魏室的秘密!” 秦兵怒了,一箭射中她的胸口 —— 吕雉从马上摔下来,滚进了山崖下的密林。秦兵搜了半天,没找到她的尸体,只好回去复命。
吕雉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胸口的箭伤疼得钻心,她挣扎着爬起来,看到身边有一只死去的鹿 —— 是箭射中了鹿,救了她一命。她撕下裙摆,包扎好伤口,朝着芒砀山的方向走去。她知道,刘邦还在等着她,反秦大业还在等着她,她不能死。
第二卷 楚营囚凰(公元前 209 年 - 公元前 203 年)—— 生死博弈:霸王帐下的血色觉醒
第五章 狼口求生
吕雉在密林中走了三天,胸口的伤口感染,发起高烧。第四天清晨,她晕了过去,醒来时,躺在一个山洞里,胸口的箭伤被包扎好了,旁边坐着一个穿着楚兵服饰的年轻人。
“你醒了?” 年轻人的声音很温和,手里拿着那半块虎符 —— 是从山崖下找到的。“你是魏室旧臣的女儿?” 年轻人的剑抵在她的脖子上,“这虎符是项羽一直在找的东西,你若如实交代魏室旧部的下落,我保你不死。”
是项羽的堂弟项庄。吕雉心里一紧,却笑着说:“我是刘邦的妻子,跟魏室没关系。这虎符是我从秦兵手里抢的,想送给项羽做见面礼 —— 我知道项羽想反秦,我们可以联手。” 项庄半信半疑,却还是带着她去见项羽。
楚营的大帐里,项羽正对着地图发脾气 —— 章邯的大军压境,楚军粮草不足,士兵们已经开始吃野菜了。“你就是刘邦的妻子?” 项羽的铜戟拍在案上,震得陶碗里的粟米撒了一地,“刘邦躲在芒砀山,不敢出来,你倒是有胆子!”
吕雉走到地图前,指着彭城的方向:“章邯的粮草营在彭城以西,那里只有一千秦兵守卫,只要派一支奇兵偷袭,定能断他的粮草。楚军缺粮,断了章邯的粮草,他的大军就会不战自乱。” 项羽愣住了 —— 这计策跟范增的一模一样。范增站在一旁,盯着吕雉:“你一个妇道人家,怎么知道这么多?莫不是刘邦派来的间谍?”
吕雉笑着说:“我跟着刘邦,听多了行军打仗的事,自然懂一些。若项羽肯放了我家人,我还能帮你劝刘邦归顺 —— 刘邦只是个亭长,跟着项羽才能成大事。” 项羽犹豫了,范增却悄悄对他说:“这女人不简单,留着她,或许能牵制刘邦。而且,她知道章邯的粮草营位置,对我们有用。”
吕雉被关在楚营的囚帐里,每天只有一碗掺着沙子的粟米。项庄偶尔会来看她,送来一些草药:“我知道你在撒谎 —— 这虎符上的‘魏’字,跟我小时候见过的魏国兵符一模一样。我叔父项梁当年跟魏室旧臣有往来,我见过这种虎符。” 吕雉心里一紧,却笑着说:“你若帮我联系刘邦,我就告诉你魏室旧部的下落 —— 他们有五千人,都是能打仗的勇士,跟着项羽反秦,定能事半功倍。”
项庄动摇了 —— 他一直不满项羽的残暴,上次项羽杀了投降的秦兵,他就曾劝阻过。可没等他们计划好,范增就发现了端倪,将项庄抓了起来,押到吕雉面前:“你若不交代魏室旧部的下落,我就杀了他!” 吕雉看着项庄,突然笑着说:“我根本不知道什么魏室旧部 —— 你杀了他吧,正好让项羽知道,你是个只会杀人的谋士!”
项庄愣住了,范增也没想到吕雉这么狠。可他刚要下令,帐外突然传来喊杀声 —— 刘邦率军偷袭楚营!吕雉趁机捡起地上的剑,刺向范增,却被范增躲过。项庄趁机挣脱绳索,与吕雉一起杀出囚帐。“你为什么不救我?” 项庄一边杀秦兵,一边问。吕雉笑着说:“我若救你,范增会更怀疑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脱身。”
两人杀出楚营,刘邦的军队已经接应过来。项庄看着吕雉:“我叔父项羽残暴,迟早会败在刘邦手里。我愿跟着你们反秦,只求你们能善待楚兵。” 吕雉点了点头:“只要你真心反秦,我们就欢迎你。” 她回头望了一眼楚营的方向,心里暗暗想:项羽,这只是开始,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为你的残暴付出代价。
第六章 鸿沟毒谋
公元前 203 年,刘邦和项羽在鸿沟对峙。楚军粮草断绝,士兵们已经开始吃树皮了,项羽将刘太公押上城楼,威胁刘邦投降:“刘邦,你若不投降,我就煮了他!” 刘邦却笑着说:“你我曾结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若煮了他,别忘了分我一碗汤!”
吕雉在楚营听到这话,心都凉了 —— 她没想到刘邦竟如此狠心。项羽气得要杀刘太公,吕雉却冲上去,拉住项羽的手:“项王,你杀了他,刘邦只会更恨你,到时候他会跟你死战到底。不如留着他,跟刘邦议和 —— 我去劝刘邦,让他割让一半土地给你,这样你既能得到土地,又能保存实力,日后再图天下。”
项羽犹豫了,范增却笑着说:“你以为刘邦会听你的?刘邦野心勃勃,迟早会跟你争天下。不如你跟我合作,我保你做楚王后 —— 刘邦早就想废了你,立戚夫人为后,你若帮我杀了刘邦,我就扶刘盈做汉王,你做太后,到时候整个天下都是你的。”
范增凑近吕雉,轻声说:“戚夫人已经派人去联络韩信了,只要刘邦废了刘盈,韩信就会支持她。你若不先下手,迟早会被他们害死。” 吕雉心里一动,却笑着说:“我怎么知道你说话算数?你要是骗我,我岂不是自寻死路?” 范增从怀里掏出一块玉印,上面刻着 “楚王后” 三个字:“这是楚国王后的印信,先给你 —— 等杀了刘邦,我就正式册封你。”
吕雉接过玉印,心里却在盘算 —— 项羽残暴,范增阴险,跟着他们没有好下场。她假装答应,却在夜里偷偷将范增的计划写在布帕上,塞进一只信鸽的腿上 —— 那信鸽是刘邦的人放在楚营的,每天都会飞到汉营传递消息。可信鸽刚飞起来,就被范增的人射下来!
“你竟敢背叛我!” 范增拿着布帕,气得发抖,“我好心帮你,你却要帮刘邦害我!” 吕雉却笑着说:“我只是试探你 —— 你以为我真的会跟你合作?你想利用我杀刘邦,我还想利用你削弱项羽的势力呢!” 项羽冲进来,一把抓住吕雉的头发:“我要杀了你!” 吕雉却盯着他的眼睛:“你杀了我,刘邦就有理由攻打你 —— 到时候,你的楚军会全军覆没!你以为你的士兵还会跟着你吗?他们早就不想打仗了!”
项羽愣住了,他想起了昨天士兵们的抱怨 —— 有的士兵甚至想投降刘邦。范增却大喊:“别听她的!杀了她!她是刘邦的间谍!”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消息 —— 韩信率军攻占了彭城,楚军的粮草营被烧了!项羽大怒,下令撤军,却将吕雉和刘太公留在楚营 —— 他要让刘邦尝尝失去家人的滋味。
吕雉看着项羽的背影,心里却很平静。她知道,刘邦不会放弃她,韩信攻占彭城,就是为了逼迫项羽撤军。果然,三天后,刘邦派陈平来议和 —— 以鸿沟为界,归还吕雉和刘太公,两国休战。项羽无奈,只好答应。吕雉离开楚营时,范增对她说:“你等着,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和刘邦付出代价!” 吕雉笑着说:“我们等着瞧。”
第七章 汉营疑云
吕雉被刘邦救回汉营时,已是深秋。汉营的菊花开得正艳,刘邦正抱着戚夫人在花园里赏花,戚夫人穿着华丽的丝绸,头上戴着金钗,而吕雉穿着囚服,头发凌乱,肩膀上的旧伤还在隐隐作痛 —— 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媭儿,你受苦了。” 刘邦走过来,想抱她,吕雉却后退一步:“你为什么不早点救我?若不是韩信攻占彭城,我早就死在楚营了。” 刘邦愣住了,戚夫人却笑着说:“姐姐别误会,陛下也是为了大局着想。之前陛下想救你,可范增看得紧,一直没机会。”
吕雉盯着戚夫人的手 —— 她手里拿着的玉簪,是刘邦之前送给吕雉的,玉簪上刻着 “吕雉” 二字。吕雉心里一紧,却笑着说:“妹妹说得对,是我不懂事。” 她转身回了自己的帐里,帐里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案几,跟戚夫人的帐里简直是天壤之别。
夜里,吕雉躺在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起身去见萧何,想问问汉营的情况,却听到萧何帐里传来对话 —— 是刘邦和戚夫人。“那吕雉太碍眼了,她手里有魏室旧臣的支持,还有项庄的军队,迟早会威胁到我们。” 戚夫人的声音带着撒娇,“不如找个机会杀了她,立我为后。” 刘邦却笑着说:“现在还不是时候 —— 项羽还没被打败,杀了吕雉,魏室旧臣和项庄会叛乱,到时候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吕雉握紧了拳头,转身回了帐里。她知道,刘邦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沛县跟她一起反秦的亭长了,他现在眼里只有权力。第二天,她去找张良,想问问对策,却看到张良手里拿着一封密信 —— 是戚夫人写给赵王张敖的,上面写着 “若刘邦废了刘盈,就联手杀了吕雉,事成之后,封张敖为楚王”。
吕雉接过密信,笑着说:“多谢张先生告诉我这些。” 张良却叹了口气:“皇后,你要小心 —— 戚夫人的哥哥戚鳃手握兵权,还有赵王张敖的支持,势力很大。你若想保住自己和太子的地位,就得尽快想办法。” 吕雉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她回到帐里,召来审食其 ——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一直跟着刘邦,却因为不满刘邦宠爱戚夫人,暗中投靠了吕雉。“你去赵国,给张敖送一封信。” 吕雉将密信的复印件交给审食其,“就说戚夫人想利用他,等事成之后,就杀了他灭口。再带一句话 —— 若他肯帮我,我保他赵王之位不变,还会给他增加封地。” 审食其点点头,转身离去。
半个月后,张敖率军突袭戚夫人的娘家,杀了戚夫人的哥哥戚鳃。刘邦大怒,要杀了张敖,吕雉却笑着说:“陛下,张敖是为了帮你 —— 戚鳃私通匈奴,想里应外合,推翻汉朝,张敖是替你除了隐患。” 刘邦愣住了,戚夫人却哭着说:“陛下,她在撒谎!我哥哥怎么会私通匈奴?” 吕雉却拿出戚鳃私通匈奴的密信 —— 那是审食其从戚鳃的书房里搜出来的,上面有戚鳃的签名。
刘邦看着密信,气得发抖,再也不相信戚夫人。他下令将戚夫人禁足在帐里,不准她再干预朝政。吕雉看着戚夫人的样子,心里却没有丝毫怜悯 —— 这是汉营,要么杀人,要么被杀,她不会再给戚夫人任何机会。
第三卷 长乐刀光(公元前 203 年 - 公元前 195 年)—— 权力棋局:皇后榻前的生死抉择
第八章 钟室绝杀
刘邦称帝后,定都长安,吕雉被封为皇后,刘盈被立为太子。可吕雉心里很清楚,汉朝的江山并不稳固 —— 韩信手握兵权,又与戚夫人的旧部有往来,迟早会成为隐患。
有一天,陈平来报:“皇后,韩信与陈豨暗中勾结,想在长安发动叛乱。陈豨在代地练兵,韩信在长安接应,他们约定下个月初一举事。” 吕雉立刻召萧何入宫:“韩信要反,你得帮我除了他!” 萧何犹豫了 —— 他与韩信是好友,当年韩信还是个无名小卒时,是萧何推荐他做了大将军。
“皇后,韩信是开国功臣,没有确凿证据,恐难服众。” 萧何的声音带着为难,“而且,韩信手握兵权,若强行抓捕,恐会引发叛乱。” 吕雉却拿出一封密信:“这是韩信写给陈豨的,上面写着‘若我率军攻打长安,你就从代地出兵,夹击刘邦,事成之后,你做代王,我做楚王’。” 萧何看着密信,手都在抖 —— 那字迹,跟韩信的一模一样,连他平时写字的习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我去请韩信入宫。” 萧何叹了口气,他知道,韩信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韩信接到邀请,心里有些怀疑 —— 他最近并没有与陈豨联系,可萧何是他的恩人,他又不能不去。刚走进长乐宫的钟室,就被埋伏的士兵抓了起来。“我无罪!” 韩信大喊,“我没有勾结陈豨,你们是在陷害我!”
吕雉从帐后走出,手里拿着那封密信:“你还敢说无罪?这密信就是证据!你以为你模仿刘邦的笔迹,就能骗过我吗?” 韩信愣住了 —— 他根本没写过这封信,这是吕雉伪造的!萧何走进来,看着韩信,眼里满是愧疚:“兄弟,对不住了。” 韩信突然明白 ——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针对他的陷阱!
“我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从暗度陈仓到垓下之战,哪一次不是我率军冲锋陷阵?” 韩信笑着说,“我以为刘邦会念及旧情,没想到他竟如此狠心!” 吕雉下令将韩信处死,还诛灭了他的三族 —— 她知道,只有斩草除根,才能永绝后患。
刘邦得知后,又惊又喜:“媭儿,你真敢下手!韩信手握兵权,我早就想除了他,只是一直没机会。” 吕雉却平静地说:“韩信不死,汉朝不安。他的势力太大,迟早会反,不如早点除了他。” 她看着韩信的尸体,心里却在想 —— 萧何会不会背叛她?萧何与韩信是好友,现在韩信死了,萧何会不会记恨她?
当晚,吕雉派人给萧何送去一杯毒酒,还有一封密信:“这杯酒是陛下赏的,感谢你帮汉朝除了隐患。你与韩信是好友,陛下担心你会记恨,若你喝了这杯酒,陛下就相信你是真心为汉朝着想。” 萧何看着毒酒,犹豫了半晌 —— 他知道,自己已经卷入权力棋局,再也无法脱身。他端起毒酒,一饮而尽,临死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告诉皇后,我永远是汉朝的臣子。”
第九章 肉酱警侯
韩信死后,彭越成了下一个目标。彭越是梁王,手握三万兵权,当年在垓下之战中,曾率军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可彭越一直不满刘邦封他为梁王,觉得封地太小,多次私下抱怨。
刘邦率军讨伐陈豨时,召彭越率军助战,彭越却称病不去,只派了一个将领率军前来。刘邦大怒,觉得彭越不尊重他,便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想亲自去向刘邦请罪,可他的部将扈辄劝他:“大王,你要是去见刘邦,肯定会被抓起来。刘邦连韩信都杀了,怎么会放过你?不如你起兵叛乱,夺取天下,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彭越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去见刘邦。刘邦得知后,更加怀疑彭越叛乱,便派人去逮捕彭越,将他押回长安。刘邦本来想杀了彭越,可看到彭越哭得很伤心,又觉得彭越没有确凿的谋反证据,便下令将彭越废为庶人,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在流放的路上,遇到了吕雉。当时吕雉正从长安前往洛阳,视察地方政务。彭越以为吕雉会帮他,便哭着说:“皇后,我是被冤枉的,我没有谋反。我想回到故乡昌邑,不想被流放到蜀地。求你帮我向陛下求情,我愿意为汉朝效犬马之劳。”
吕雉笑着说:“梁王,你跟我回洛阳,我帮你向陛下求情。你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陛下不会亏待你的。” 彭越信以为真,跟着她回到洛阳。可刚到洛阳,吕雉就对刘邦说:“彭越是个猛将,手握兵权,又有很多旧部。流放到蜀地,迟早会反,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而且,杀了彭越,还能震慑其他诸侯,让他们不敢有异心。”
刘邦觉得有理,便下令杀了彭越,还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分给其他诸侯 —— 他要让诸侯们知道,背叛汉朝的下场就是这样。淮南王英布收到肉酱后,吓得连夜起兵叛乱 —— 他知道,下一个就是他了。
刘邦率军讨伐英布,却被英布的士兵射中,受了重伤。吕雉得知后,立刻派医生去前线,还亲自去军营探望。刘邦躺在病床上,握着她的手:“媭儿,我死后,汉朝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辅佐刘盈,不要让吕氏子弟专权,也不要让刘氏江山落入外人之手。” 吕雉点了点头,眼里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 她知道,刘邦的伤,是她故意安排的。
原来,吕雉早就知道英布会叛乱,却故意延误了粮草,让刘邦的军队陷入困境。她还暗中联络英布的部下,让他们在战场上故意射中刘邦 —— 她要让刘邦早点死,好掌控汉朝的大权。刘邦看着吕雉的眼睛,突然明白了 —— 这个女人,比他想象的更狠,更有野心。可他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吕雉一步步掌控汉朝。
第十章 永巷炼狱
刘邦去世后,吕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戚夫人关进永巷。永巷是宫中最阴暗、最潮湿的地方,到处是老鼠和蛛网,墙壁上还留着之前囚犯的血痕。吕雉让人剃光戚夫人的头发,给她穿上囚服,让她舂米 —— 每天要舂一百斤米,舂不完就不准吃饭。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歌声传到吕雉的耳朵里,她气得摔碎了茶杯 —— 戚夫人还在指望刘如意来救她,还在做着当太后的美梦。
吕雉派人去赵国,召刘如意回长安。赵国丞相周昌知道吕雉想害刘如意,便多次阻止,谎称刘如意生病,不能回长安。吕雉很生气,便先召周昌回长安,然后再召刘如意 —— 没有了周昌的保护,刘如意只能乖乖回长安。
汉惠帝刘盈知道母亲想害刘如意,便亲自去霸上迎接,将刘如意留在自己的身边,吃饭、睡觉都在一起。吕雉想下手,却一直没有机会。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等待时机。
一个冬日的清晨,刘盈想去打猎,见刘如意还在睡觉,便没有叫醒他 —— 他觉得,只是出去一会儿,不会有事。可他没想到,就是这一会儿,给了吕雉机会。吕雉得知刘盈去打猎后,立刻派人给刘如意灌了毒酒。刘盈回来后,看到刘如意的尸体,气得对吕雉说:“你太残忍了!你杀了刘如意,我还有什么脸面治理天下?我再也不是你的儿子!”
吕雉却毫不在意,她觉得刘盈太软弱,根本不适合做皇帝。她让人将戚夫人做成了 “人彘”—— 砍断她的四肢,挖掉她的眼睛,割掉她的耳朵,还灌了哑药,让她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然后将她扔进厕所里。她要让戚夫人尝尝,背叛她的下场有多惨。
几天后,吕雉让刘盈去看戚夫人。刘盈走进厕所,看到戚夫人的惨状,吓得大叫一声,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刘盈大病一场,从此沉迷酒色,不再过问朝政 —— 他觉得,有这样一个残忍的母亲,他根本没有资格做皇帝。
吕雉站在永巷的门口,看着戚夫人的惨状,心里却没有丝毫怜悯。她想起了单父县的那个深秋,赵亢的刀;想起了楚营的囚帐,范增的算计;想起了刘邦的背叛,戚夫人的陷害。她知道,她的残忍,是乱世逼出来的,是权力逼出来的。她从袖中拿出当年绣的雄鹰帕子,帕子上的雄鹰早已褪色,可她的眼神,却比雄鹰更锐利,更冷酷。
第四卷 高后临朝(公元前 195 年 - 公元前 180 年)—— 临朝称制:吕氏天下的暗流涌动
第十一章 封吕血誓
吕雉临朝听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封吕氏子弟为王。她知道,只有让吕氏子弟掌握兵权,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能保住刘盈的皇位。可她的决定,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高帝曾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右丞相王陵跪在地上,声音带着愤怒,“皇后若封吕氏子弟为王,就是违背高帝的遗诏,就是背叛汉朝!” 吕雉气得脸色发青,下令罢免了王陵的右丞相职务,让他回家养老。
她任命陈平为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又召来吕产、吕禄,对他们说:“你们要握紧兵权,掌管南北军 —— 南北军是长安的禁军,只要掌控了南北军,就能掌控长安,就能震慑大臣和诸侯。” 吕产、吕禄点头答应,他们知道,吕雉是想让吕氏子弟掌控汉朝的军政大权。
可大臣们还是不服,有人甚至暗中联络刘氏诸侯王,想推翻吕雉。吕雉知道后,决定杀鸡儆猴。她在宫中设宴,召来大臣和诸侯王,让吕产、吕禄率军守在宫外 —— 只要有谁敢反对,就立刻杀了他。
宴席上,吕雉端着酒杯,对大臣们说:“吕氏子弟为王,是为了辅佐少帝,稳定汉朝。当年高帝创业,吕氏子弟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 吕泽、吕释之都曾率军打仗,为汉朝的建立出过力。现在封他们为王,有什么不对?谁若敢反对,这杯酒就是他的断头酒!”
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只有齐王刘襄,偷偷在袖中藏了一把匕首 —— 他是刘邦的长孙,父亲刘肥曾被吕雉逼得差点自杀,他誓要推翻吕氏,为父亲报仇。吕雉看着刘襄,突然笑着说:“齐王年轻有为,不如跟我吕氏联姻 —— 我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你,你觉得如何?这样,刘氏和吕氏就能永结秦晋之好,共同辅佐汉朝。”
刘襄愣住了,他没想到吕雉会这么做。他犹豫了半晌,只好答应 ——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跟吕雉翻脸的时候,只能先隐忍。可宴席结束后,吕雉却召来吕产:“刘襄心怀不轨,他不会真心跟吕氏联姻。你派人去齐国,杀了他的母亲 —— 断了他的后盾,让他没有资本跟我们抗衡。”
吕产犹豫了:“杀了他的母亲,会引起诸侯叛乱。其他诸侯王会觉得,皇后连诸侯王的母亲都敢杀,迟早会杀到他们头上。” 吕雉却笑着说:“我要的就是叛乱 —— 只要他们敢反,我就有理由杀了他们,巩固吕氏的地位。而且,我已经派吕禄率军守在函谷关,只要他们敢反,就别想打进长安。”
吕产只好派人去齐国,杀了刘襄的母亲。刘襄得知后,气得率军叛乱,打着 “诛诸吕,安刘氏” 的旗号,攻打长安。吕雉却笑着说:“来得正好!” 她派吕禄率军去平叛,却暗中下令,让吕禄故意战败 —— 她要让大臣们知道,只有吕氏才能稳定汉朝,没有吕氏,汉朝就会陷入战乱。
第十二章 代地蛰伏
吕雉封吕氏子弟为王时,代王刘恒正在代地隐忍。代地地处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土地贫瘠,百姓们的生活很艰苦。吕雉觉得薄姬母子没有威胁 —— 薄姬曾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被刘邦纳入宫中,却一直不受宠,刘恒也只是个不起眼的诸侯王,便让他们去了代地。
可吕雉不知道,薄姬一直在暗中联络魏室旧臣,想恢复魏国。当年魏室旧臣在吕雉的帮助下,很多人都在汉朝为官,现在他们成了薄姬母子的后盾。刘恒在代地,一边安抚百姓,一边训练军队 —— 他知道,吕雉残暴,迟早会对刘氏诸侯王下手,他必须做好准备。
有一天,吕雉派人来代地,想将刘恒的女儿嫁给吕禄的儿子。刘恒知道,这是吕雉的试探 —— 若他答应,就表示他愿意臣服吕氏;若他不答应,吕雉就会找借口攻打代地。刘恒与薄姬商议后,笑着对使者说:“能与吕氏联姻,是我的荣幸。我这就准备嫁妆,送女儿去长安。”
可暗地里,刘恒却派人去长安,联络陈平、周勃 —— 陈平、周勃虽然表面上臣服吕雉,却一直不满吕氏专权,想推翻吕氏。刘恒给他们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吕氏专权,违背高帝遗诏,我愿率军攻打长安,与你们里应外合,推翻吕氏,恢复刘氏江山。”
陈平、周勃收到信后,却犹豫了 —— 他们知道,刘恒的势力还很弱,根本不是吕氏的对手。周勃回信说:“代王若想推翻吕氏,还需等待时机。现在吕氏掌控南北军,势力强大,强行攻打长安,只会自取灭亡。不如先隐忍,等吕雉去世后,吕氏子弟内部出现矛盾,再趁机发难。”
吕雉很快就发现了刘恒的小动作 —— 她派人监视刘恒,发现刘恒与陈平、周勃有书信往来。她派吕产率军去代地,想借机除掉刘恒。刘恒得知后,连忙派人去见吕产,送上厚礼,还说:“我愿永远臣服太后,绝无二心。我与陈平、周勃的书信,只是讨论如何治理地方,没有其他意思。”
吕产被说动,便率军回了长安。吕雉知道后,虽然怀疑,却也没有再追究 —— 她觉得,刘恒不过是个懦弱的诸侯王,翻不起大浪。可她不知道,刘恒已经与匈奴暗中结盟 —— 薄姬的弟弟薄昭曾出使匈奴,与匈奴单于达成协议:只要吕雉敢对代地动手,匈奴就会率军南下,攻打长安。
薄姬笑着对刘恒说:“你爹当年能得天下,靠的是隐忍和谋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 —— 等吕雉露出破绽,等吕氏子弟内部出现矛盾。到时候,我们再率军攻打长安,定能推翻吕氏,恢复刘氏江山。” 刘恒点了点头,他知道,他的机会,很快就会来了。
第十三章 少帝血咒
公元前 184 年,前少帝刘恭已经八岁,开始懂事了。有一天,他听到宫女们私下议论,说他的母亲是被吕雉杀死的 —— 他的母亲是刘邦的一个姬妾,因为生了他,被吕雉嫉妒,派人杀了她,还谎称他是皇后张嫣的儿子。
刘恭又惊又怒,对身边的太监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母亲报仇!我要杀了吕雉,杀了所有吕氏子弟!”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吕雉的耳朵里。吕雉气得浑身发抖,她没想到,这个八岁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
她立刻召来吕产、吕禄,对他们说:“刘恭不能留,你们想办法除掉他!他现在还小,就敢说这样的话,等他长大了,肯定会推翻吕氏,杀了我们所有人!” 吕产建议:“太后可以说刘恭病重,不能治理朝政,另立刘弘为帝。刘弘是刘盈的儿子,年纪还小,更容易控制。”
吕雉觉得有理,便对外宣称刘恭病重,将他废黜,关在永巷里。永巷里阴暗潮湿,刘恭每天只有一碗掺着沙子的粟米,很快就瘦得不成样子。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每天在永巷里喊:“吕雉,你杀了我母亲,我定要报仇!吕氏子弟,你们等着,我迟早会杀了你们!”
吕雉得知后,更加害怕,决定杀了刘恭。可她刚要派人去永巷,刘恭却突然对前来送饭的宫女说:“你告诉吕雉,我已经联络了刘氏诸侯王,只要我一死,他们就会率军攻打长安 —— 吕氏的末日,很快就到了!” 宫女将话传给吕雉,吕雉大怒,下令将刘恭活活饿死在永巷里。
可她不知道,刘恭的话是真的 —— 他虽然只有八岁,却很聪明。他偷偷派太监去联络刘襄、刘恒等诸侯王,约定以他的死为信号,共同推翻吕氏。刘襄、刘恒收到消息后,开始暗中准备 —— 刘襄在齐国训练军队,刘恒在代地与匈奴加强联系,只等刘恭的死讯传来,就率军攻打长安。
刘弘即位后,吕雉更加肆无忌惮地掌控朝政。她让吕产担任相国,吕禄担任上将军,掌控了汉朝的军政大权。可她也知道,大臣们和刘氏诸侯王都在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可能发动叛乱。有一天,吕雉做了个梦,梦见刘邦拿着剑,指着她说:“你害我子孙,我定要让你吕氏覆灭!” 她从梦中惊醒,冷汗直流 ——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尽快为吕氏子弟安排好后事。
第十四章 暮年赌局
公元前 180 年,吕雉已经六十二岁,身体越来越差。她得了重病,经常咳嗽不止,连下床都很困难。她知道,自己死后,吕氏子弟肯定会遭到大臣们和刘氏诸侯王的报复 —— 吕氏子弟虽然掌控兵权,却大多是庸才,根本不是陈平、周勃的对手。
她召来吕产、吕禄,对他们说:“我死后,你们要牢牢掌控南北军,不要离开军营,也不要参加我的葬礼 —— 一旦离开,就会被人趁机夺权。你们要互相扶持,不要内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保住吕氏的地位。” 吕产、吕禄点头答应,可他们心里却很害怕 —— 他们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陈平、周勃的对手。
吕雉又让人将吕氏子弟召来,在宫中举行血誓仪式。她让吕氏子弟割破手指,将血滴在酒里,然后一起喝下:“我死后,你们要听从吕产、吕禄的指挥,谁敢背叛吕氏,谁就会像这杯酒一样,不得好死!” 吕氏子弟纷纷跪地发誓,一定会保住吕氏的江山。
吕雉还留下遗诏,封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让他们继续掌控朝政。她还下令赏赐诸侯王和大臣们 —— 给每个诸侯王增加封地,给每个大臣加官进爵,希望能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要在她死后发动叛乱。可她知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 —— 她赌的是,吕氏子弟能守住兵权,保住吕氏的江山。
弥留之际,吕雉看着窗外的梧桐叶,想起了单父县的那个深秋,想起了沛县的雪,想起了楚营的囚帐,想起了长乐宫的刀光剑影。她从一个闺阁女子,变成了汉朝的掌权者,手上沾满了鲜血。她让人将那半块虎符放在身边 —— 那是她踏入乱世的起点,也是她权力的见证。
“我这一生,对得起吕氏,对得起汉朝。” 吕雉轻声说,“若有来生,我再也不要生在乱世,再也不要踏入权力的棋局。” 说完,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她不知道,她死后,吕氏子弟很快就陷入了内斗 —— 吕产想独掌大权,吕禄想投靠刘氏,最终被陈平、周勃趁机夺权,吕氏一族,几乎被灭门。
第五卷 未央火烬(公元前 180 年 - 公元前 157 年)—— 权力余烬:吕氏覆灭与汉室新生
第十五章 诸吕乱局
吕雉去世后,吕产、吕禄按照她的遗诏,掌控了朝政。可他们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 吕禄为了娶樊哙的女儿,竟离开了北军军营,去参加婚礼。北军是长安的禁军之一,掌控着长安的防务,吕禄离开军营,就等于放弃了北军的兵权。
周勃得知后,觉得时机已到。他来到北军军营,对士兵们说:“你们是想为刘氏效力,还是想为吕氏效力?想为刘氏效力的,露出左臂;想为吕氏效力的,露出右臂!” 士兵们纷纷露出左臂,表示愿意为刘氏效力。周勃很快就掌控了北军。
吕产得知后,连忙率军去皇宫,想发动叛乱,控制少帝刘弘。可他刚走到皇宫门口,就被周勃派来的士兵杀死了。吕禄得知吕产被杀后,吓得交出了南军的兵权,逃到了赵国。周勃派人追杀吕禄,杀了他。吕氏子弟得知吕产、吕禄被杀后,纷纷逃散 —— 有的逃到了民间,有的逃到了诸侯国,有的甚至逃到了匈奴。
可就在这时,吕产的儿子吕通突然率军攻占了长乐宫,挟持了少帝刘弘。吕通是吕产的长子,一直跟随吕产征战,很有军事才能。他对着宫外大喊:“你们若敢杀吕氏子弟,我就杀了少帝!你们若放了吕氏子弟,我就放了少帝,与你们平分天下!”
周勃、陈平愣住了 —— 他们没想到吕通这么狠,竟然敢挟持少帝。大臣们纷纷议论,有的说要攻打长乐宫,救出少帝;有的说要答应吕通的条件,先放了吕氏子弟。就在这时,吕雉的旧部审食其突然站出来,对着宫墙大喊:“吕通!太后早就料到你们会有这一天 —— 她在长乐宫的密道里藏了三千精兵,只要我一声令下,就能杀了你们!”
吕通愣住了,他不知道吕雉还藏了精兵。审食其趁机爬上宫墙,对着吕通的士兵说:“你们都是汉朝的士兵,不是吕氏的私兵!太后已经去世,吕氏子弟叛乱,你们若继续跟着吕通,就是背叛汉朝,迟早会被灭族!你们若现在投降,我保你们平安无事!”
吕通的士兵们犹豫了,有的甚至放下了武器。吕通大怒,要杀了少帝,审食其却突然跳下来,一剑刺中吕通的心脏。吕通倒在地上,临死前,他看着审食其:“你是太后的人,为什么要帮刘氏?” 审食其笑着说:“我是太后的人,可我也是汉朝的人 —— 太后让我保护少帝,保护汉朝,我不能让她失望。”
说完,审食其拔剑自刎了 —— 他知道,自己是吕雉的旧部,吕氏覆灭后,他迟早会被清算。他用自己的死,保住了少帝,也保住了汉朝的和平。周勃、陈平看着审食其的尸体,心里很感慨 —— 他们没想到,吕雉的旧部中,还有这么忠诚的人。
第十六章 代王登基
诸吕之乱平定后,大臣们开始商议立谁为帝。有人建议立齐王刘襄,因为他是刘邦的长孙,又率先起兵反对吕氏,功劳最大。可陈平却反对:“刘襄的母亲家族势力太大,他的舅舅驷钧是个残暴的人,若立刘襄为帝,驷钧肯定会专权,重蹈吕氏的覆辙。”
大臣们觉得有理,便讨论立其他诸侯王。有人建议立淮南王刘长,可刘长是吕雉抚养长大的,与吕氏关系密切,大臣们担心他会为吕氏报仇。有人建议立代王刘恒,觉得刘恒为人仁厚,母亲薄姬家族势力弱小,不会专权。
大臣们一致同意立刘恒为帝,派使者去代地,迎接刘恒来长安登基。刘恒得知后,心里很犹豫 —— 他不知道大臣们是不是真心想立他为帝,担心这是一个陷阱。他的舅舅薄昭自告奋勇,去长安打探消息。
薄昭来到长安,见到了周勃、陈平。周勃将刘邦的遗诏拿出来,对薄昭说:“我们是真心想立代王为帝,希望他能带领汉朝走向太平。诸吕之乱让汉朝陷入混乱,百姓们苦不堪言,只有代王这样仁厚的君主,才能安抚百姓,稳定汉朝。” 周勃还带薄昭去见了少帝刘弘,刘弘也表示愿意退位,让刘恒登基。
薄昭回到代地,对刘恒说:“大臣们是真心的,你可以去长安登基。” 可刘恒还是不放心,他率军来到长安城外的渭桥,却迟迟不进城 —— 他要等大臣们交出兵权,证明他们的诚意。周勃、陈平知道后,只好将南北军的兵权交给刘恒的部下,还将朝廷的玉玺、兵符都交给了刘恒。
刘恒这才放心地进城,登基为帝,史称汉文帝。登基大典上,刘恒穿着皇帝的礼服,站在未央宫的前殿,接受大臣们的朝拜。他看着台下的大臣们,心里暗暗发誓:“我定要吸取吕雉的教训,善待百姓,重用贤臣,让汉朝走向太平,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可他不知道,吕雉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 吕雉在宫中留下的密信,被他的母亲薄姬找到了。密信藏在长乐宫的暗格里,上面写着:“刘氏江山,非吕氏不能守。若刘氏子孙残暴,吕氏子弟可复起 —— 此乃为汉朝,非为吕氏。” 薄姬看着密信,突然明白 —— 吕雉的狠,是为了汉朝的稳定,她担心刘氏子孙残暴,让汉朝陷入混乱,才让吕氏子弟掌权。
薄姬将密信烧掉,对着天空说:“太后放心,我会让刘恒做个好皇帝,不辜负你的苦心,不辜负汉朝的百姓。” 她知道,吕雉虽然残暴,却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她的功绩,不应该被忘记。
第十七章 余烬未熄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首先做的就是处理吕雉遗留的势力。他下令释放被吕雉囚禁的刘氏子弟,恢复他们的爵位和封地;废除了吕雉制定的一些残酷律法,如 “连坐法”“肉刑”,减轻百姓的负担;还下令鼓励生育,凡是生育子女的家庭,都可以免除两年的徭役。
可吕雉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容易消除。吕氏子弟虽然被杀,可他们的亲信还有很多,潜伏在朝廷和地方上。有一天,有人向刘恒举报:“吕产的亲信暗中联络匈奴,想发动叛乱,推翻汉朝,恢复吕氏的统治。” 刘恒立刻派周勃率军去镇压,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 参与叛乱的吕氏亲信,大多被处死,只有少数人被流放。
刘恒知道,要想彻底消除吕雉的影响,还需要时间。他重用贾谊、晁错等有才能的人,让他们为汉朝的发展出谋划策。贾谊建议:“陛下,要想巩固刘氏江山,必须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现在诸侯王势力太大,有的甚至拥兵自重,迟早会叛乱,就像当年的吕氏一样。”
刘恒觉得有理,便开始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 他将齐国分成六个小国,分给刘襄的六个儿子;将淮南国分成三个小国,分给刘长的三个儿子。诸侯王们虽然不满,却不敢反对 —— 他们知道,刘恒比吕雉更有谋略,更得民心,反对他只会自取灭亡。
公元前 157 年,刘恒去世,汉景帝刘启即位。刘启继续推行刘恒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减轻百姓负担。可诸侯王的势力还是很大,最终引发了 “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七个诸侯王,以 “诛晁错,清君侧” 为借口,率军叛乱。
刘启派周亚夫率军平定叛乱,经过三个月的激战,终于平定了 “七国之乱”。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大多被处死,他们的封地被收归中央,诸侯王的势力被彻底削弱。从此,汉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再也没有诸侯王敢叛乱。
平定七国之乱后,刘启站在未央宫的城楼上,望着长安的百姓。百姓们安居乐业,市集上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街头嬉戏 —— 这是吕雉当年想实现,却没有实现的太平景象。刘启想起了吕雉,想起了她的残暴,也想起了她为汉朝稳定做出的贡献。
他让人在未央宫的角落里,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吕雉之墓”—— 没有碑文,没有装饰,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他知道,吕雉是一个复杂的人,她的功与过,都应该被历史铭记。
很多年后,人们还会想起吕雉,想起她从单父县的闺阁女子,变成汉朝的掌权者,想起她的智慧与残忍,她的野心与无奈。她的故事,就像未央宫的火烬,虽然已经熄灭,却留下了永远的痕迹 —— 那是乱世中一个女人的挣扎,也是一个王朝的血色开端。
上一篇:杜聿明为何会被下级轻视?13军军长石觉点评:仅具师军长本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