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2 09:24点击次数:138
一个拥有14亿人口、GDP稳居世界前五的国家,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牌桌上,却活成了一个最怕输钱的旁观者。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想问,印度到底在盘算什么?它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了纠结、错过与无奈的连续剧,而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舞台灯光,恰好又一次照亮了它那徘徊不定的身影。
这出戏的序幕,要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一个名叫APEC的组织横空出世,被形象地比喻为“环太平洋高端业主群”。这个群由美国在背后张罗,旨在建立一个能将欧洲排除在外,由自己主导的经济朋友圈。入群的门票很简单,就是你的“房产”得在太平洋边上。当时,印度和中国几乎是前后脚去敲门,希望能加入这个前景光明的群聊。结果,中国以及其他几个经济体顺利入群,印度的申请却被一句“抱歉,您的地址不在服务区”给客气地挡了回来。这个地理位置的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说辞。
真正的症结,在于印度自家门口那堵高墙。APEC的核心宗旨是推动贸易自由化,群友们都在商量着怎么拆掉自家的篱笆,让货物和资本更顺畅地流通。而当时的印度,根据世界银行的历史数据,其平均应用关税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有些领域甚至更高,这几乎是APEC成员平均水平的好几倍。这就好比大家都在商量怎么开门迎客,你却在自家门口玩命地砌墙,还嚷嚷着要加入,这显然不合拍。更让印度感到心寒的是,199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会议上,这个“业主群”不仅再次拒绝了它的申请,还通过了一个“未来十年内不再接纳新成员”的决议。这一下,大门不只是关上了,简直就是用电焊给焊死了,把印度结结实实地晾在了门外,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被APEC伤透了心的印度,并没有就此消沉。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没过多久,一个看起来更时髦、门槛也更高的“VIP小圈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出现了。这是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进行更精准的战略布局而攒的新局,并且主动向印度抛出了橄榄枝。这一下,印度可来劲了,感觉自己像是被头等舱邀请的贵客,瞬间觉得APEC那个“大通铺”不去也罢。于是,当后来APEC再次向印度示好,邀请其作为观察员参会时,印度摆出了一副“昨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姿态,几次在最后关头选择缺席。
然而,人生最大的戏剧性,莫过于你为了一个看似更好的选择而放弃了原来的机会,结果那个更好的选择却突然消失了。2017年,特朗普大笔一挥,宣布美国退出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TPP。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全世界都看傻了,印度更是直接愣在原地。这就好比一个微信群,群主在发了几个红包预热后,突然宣布“本群解散”,然后自己第一个退群了。被印度寄予厚望的TPP瞬间成了个烂摊子,它又一次被晾在了半空中,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说错失TPP是“遇人不淑”,那么接下来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擦肩而过,则完全是印度自己在家门口搞砸的一场盛宴。RCEP是由东盟发起,涵盖了中、日、韩、澳、新等国的超大型自贸区,堪称是为亚洲邻居们量身定做的“经济家宴”。印度作为重要的受邀主宾,参与了长达七年的艰苦谈判。
可就在大家准备动筷子的最后一刻,印度却突然掀了桌布,宣布不玩了。它给出的理由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个“怕”字:怕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像潮水一样涌入,冲垮自家那些“体弱多病”的小作坊;怕开放农业会影响数亿农民的生计;更怕本就存在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国际上不少经济学家,例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就指出,加入RCEP本可为印度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但对短期冲击的恐惧,最终压倒了对国家长远利益的理性判断。
为什么印度总是在临门一脚时,习惯性地选择退缩?这心病的根源,其实深深地扎在它自己的土壤里。印度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拥有巨大的能量。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业群体,到效率不高但长期受保护的制造业,再到遍布城乡的无数小商贩,他们是印度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是决定选票走向的庞大票仓。对于这些群体而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听起来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他们害怕竞争,恐惧改变。这些利益集团就像是过分“护犊子”的家长,为了保护自家“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宁愿把家门锁死,也不让他去跟外面的学霸们同场竞技。而印度的任何一个政党,都离不开这些“家长”们的支持。因此,任何可能触动他们利益的开放政策,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内部阻力,这使得政府在国际谈判桌上始终束手束脚,最终形成了这种“想赢怕输”的扭曲心态。
如今,印度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个框架非常特别,它不像传统的自贸协定那样要求成员全盘接受所有条款,而是像一顿“自助餐”,提供了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公平经济四个“餐区”,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个项目。这简直是为印度的“挑食症”量身定做的!它既能参与到美国主导的圈子里,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又可以避开最敏感的议题。
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在IPEF的首次部长级会议上,印度兴高采烈地宣布加入了后三项,却唯独在最核心的“贸易支柱”谈判前,再次选择了后退。这操作,相当于去吃一顿豪华自助餐,结果只拿了免费的水果和饮料,把所有昂贵的牛排和海鲜全都给避开了,再次将它那“既要面子,又怕伤里子”的矛盾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大的风险,或许恰恰是试图规避所有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亚太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