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0 02:34点击次数:201
刘家村的刘老汉和王大娘,一辈子辛勤劳作,供养五个儿子读书成人。本以为儿子们长大成家立业后,自己可以安享晚年,却不想五个儿子都成了"啃老族",成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无奈之下,年过花甲的老两口决定再次出山,进城打工养家。四年后,当他们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目瞪口呆,这个家,已不再是他们离开时的模样……
刘老汉今年六十八岁,他的妻子王大娘比他小两岁。他们育有五个儿子:老大刘建国三十八岁,老二刘建军三十六岁,老三刘建民三十四岁,老四刘建设三十岁,老五刘建华二十八岁。在村里人看来,刘老汉是个有福气的人,五个儿子,个个都长得壮实,还都上过高中,在这个小山村里已经算是文化人了。
然而,这些年来,刘老汉和王大娘的脸上却很少有笑容。
"老大,今天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工作吧?听说水泥厂在招人。"刘老汉一大早就喊醒了还在睡觉的老大。
"爸,您就别催了。这大热天的,谁愿意去水泥厂那种地方啊?全是灰,一天下来跟鬼一样。再说了,人家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我这把年纪去了也轮不上。"刘建国翻了个身,把被子拉过头顶,继续睡觉。
"你都三十八了,再不去工作,这辈子就完了!"刘老汉气得直跺脚。
王大娘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叹了口气:"算了吧老头子,别生气伤身体。咱们的退休金够他们几个吃喝,随他们去吧。"
刘老汉摇摇头,脸上满是疲惫:"五个儿子啊,一个比一个懒。老大说年纪大了找不到工作,老二说现在经济不好没人招工,老三说他有腰伤干不了重活,老四说他正在考公务员不想分心,老五说他在网上找到了赚钱的门路,正等着回报期。哼,他们要有一个肯出去干的,我也不至于这么操心!"
王大娘端着一碗稀粥和几根咸菜走出来,放在桌上:"来吃点吧,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刘老汉挥挥手:"不吃了,没胃口。"
他走到院子里,看着贴着瓷砖但已经斑驳脱落的老房子,心里一阵酸楚。这房子是他二十年前盖的,当时花了他和老伴积攒的所有积蓄,本想着儿子们长大后可以住得宽敞些,没想到现在成了五个成年男人的"避风港",让他们心安理得地啃老。
老二刘建军从房间里走出来,打着哈欠问道:"妈,有早饭吗?我饿了。"
"灶台上有粥,自己去盛。"王大娘语气平淡。
刘建军不满地嘟囔着:"又是粥啊,能不能改善一下伙食?我都一个星期没吃肉了。"
王大娘忍不住说道:"你自己又不挣钱,哪来的钱买肉?我和你爸的退休金就这么点,还要养活你们五个大小伙子,能吃饱就不错了!"
刘建军撇撇嘴,不再说话,去厨房盛了满满一大碗粥。
这样的日子,在刘家已经持续多年。五个儿子虽然都已经成年,但没有一个有正经工作,全靠父母的退休金过活。老大刘建国偶尔会去建筑工地帮忙,干几天就不干了;老二刘建军声称自己在学电脑技术,但整天只是打游戏;老三刘建民总说自己有腰伤,成天躺在床上看手机;老四刘建设一心想考公务员,考了五年还没考上;老五刘建华沉迷于各种网络创业项目,却从未有过收入。
村里人都笑话刘老汉和王大娘:"养了五个儿子,却没一个能养老的。"这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让他心如刀绞。
一天晚上,刘老汉和王大娘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老头子,你说咱们该怎么办?这样下去可不是个事啊。"王大娘轻声问道。
刘老汉叹了口气:"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什么想法?"
"咱们去城里打工吧。我听村里的张大爷说,他女儿在城里的一个小区当保安,缺人手,男的看大门,女的打扫卫生,一个月四千多,管吃住。"
王大娘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可是咱们都这把年纪了,城里那活能干得了吗?"
"能干,必须能干!"刘老汉坐起身来,"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留在家里,眼睁睁看着五个儿子啃老,我心里难受。与其这样,不如咱们去城里赚钱,给自己攒点养老钱,也让儿子们自己想办法。"
王大娘也坐了起来:"可是家里怎么办?"
"家里有他们五个大男人呢,还能饿着他们不成?咱们走了,他们没钱花,自然就会出去找活干。说不定这反而是个好事。"
王大娘思索了片刻,点点头:"那就听你的吧。"
第二天一早,刘老汉把五个儿子叫到一起,宣布了他和老伴要去城里打工的决定。
"爸,您都多大岁数了,还去城里干什么啊?在家安享晚年不好吗?"老大刘建国皱眉道。
"就是啊爸,城里那活多累啊,您和我妈年纪大了,吃不消的。"老三刘建民也跟着劝。
刘老汉冷笑一声:"你们是担心我们吃不消,还是担心没人给你们养老?"
五个儿子顿时哑口无言。
老五刘建华挠挠头:"那您们走了,家里的钱怎么办?"
"我和你妈的退休金卡会带走。家里冰箱里有些菜,够你们吃几天的。以后的日子,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刘老汉态度坚决。
"爸!您这不是坑我们吗?"老四刘建设急了。
"我坑你们?我和你妈把你们拉扯大,供你们上学,给你们盖房子,到现在还养着你们这五个啃老的,我坑你们?"刘老汉气得浑身发抖,"我倒要看看,没了我们,你们能怎么样!"
就这样,在儿子们的反对声中,刘老汉和王大娘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去城里的长途汽车。
临走前,王大娘红着眼睛对五个儿子说:"妈不在家,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啊。衣服要常洗,饭要按时吃,别总是熬夜。"
五个儿子站在村口,看着载着父母的汽车渐渐远去,心里各有思量。
老大刘建国叹了口气:"爸妈这是真生气了。"
老二刘建军撇撇嘴:"生气就生气吧,他们过几天就会回来的,离不开我们。"
老三刘建民点点头:"是啊,我爸那脾气,闹一闹就完了。咱们回家吧,我饿了。"
就这样,五兄弟回到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着以前的生活。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冰箱里的菜很快就吃完了,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五兄弟开始感到困难。
"大哥,家里没米了,咱们得去买点啊。"老五刘建华摇着空空的米袋说道。
老大刘建国掏了掏口袋:"我没钱。"
其他几个兄弟也都纷纷表示自己身上没有钱。
老二刘建军提议道:"要不咱们去找村长借点?"
老四刘建设摇摇头:"算了吧,村里人都知道咱们五个大男人在家啃老,谁会借钱给我们啊?"
最后,老大刘建国拿出了压箱底的五百块钱,买了些米面和蔬菜,勉强维持生活。
一周过去了,家里的食物又见底了。五兄弟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爸妈真的不回来了吗?"老五刘建华有些担忧地问道。
老大刘建国摇摇头:"我打了几次电话,爸说他们在城里住得很好,工作也还行,不准备回来了。"
老三刘建民躺在沙发上,抱怨道:"这可怎么办啊?没钱了啊!"
老二刘建军突然坐直了身体:"我有个主意。咱家不是有两亩地吗?可以卖了。"
老大刘建国反对道:"那是爸妈留着养老的地,怎么能卖?"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咱们去偷去抢?"老二刘建军反驳道。
就在兄弟几个争执不下的时候,老四刘建设站了起来:"我明天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工作。"
其他四人都愣住了,随后老大刘建国也点点头:"我也去找找活干。"
"我……我也去。"老三刘建民犹豫了一下,也表态道。
就这样,迫于生存压力,五兄弟开始寻找工作。老大刘建国和老三刘建民去了建筑工地,老二刘建军在镇上的网吧找了份工作,老四刘建设去了镇政府当临时工,老五刘建华则在村里帮人种地。
日子虽然辛苦,但五兄弟总算是能够自食其力了。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以前父母在家时从来不干的家务活,现在都得自己动手。
"以前真不知道爸妈有多辛苦。"一天晚上,老大刘建国一边洗碗一边感慨道。
老五刘建华点点头:"是啊,我今天帮村里的李叔种了一天地,腰都直不起来了。爸妈这么大年纪还要干活,真是辛苦。"
老二刘建军叹了口气:"我在网吧上班,每天面对那些熬夜打游戏的年轻人,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太荒唐了。"
老四刘建设说道:"我在镇政府打扫卫生,看到那些公务员工作那么认真,突然觉得自己以前考公务员只是个借口,根本没用心。"
老三刘建民揉着酸痛的腰,苦笑道:"我才知道什么是真腰伤,以前那都是装的。"
兄弟五人相视一笑,虽然辛苦,但他们心里都有了一些变化。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已经过了四年。这四年里,刘老汉和王大娘一直在城里工作,很少回家,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而五兄弟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大刘建国从建筑工地的普通工人做到了小包工头,手下带着十几个工人,收入相当不错;老二刘建军从网吧服务员做起,自学了电脑技术,现在在镇上开了家电脑维修店;老三刘建民在工地干了一年后,发现自己对厨艺感兴趣,去饭店当了学徒,现在是镇上一家餐馆的厨师;老四刘建设在镇政府当了两年临时工后,真的考上了公务员,成了村里人眼中的"体面人";老五刘建华发现自己对农业很有一套,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地,种植有机蔬菜,收入稳定。
五兄弟不仅有了各自的工作,还都成了家。老大和老二的孩子都已经会跑会跳,老三和老四的妻子怀着孕,老五刚刚举办了婚礼。家里的老房子也在他们的努力下焕然一新,不仅修缮了房屋,还添置了新家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铺了地砖,甚至还买了一辆家用小轿车。
这一天,是刘老汉七十二岁的生日。五兄弟商量好要给父母一个惊喜,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丰盛的饭菜。老三刘建民负责掌勺,其他人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爸妈说今天下午三点的车到村口,咱们一会儿去接他们。"老大刘建国看了看手表说道。
"家里都收拾好了吗?"老四刘建设问道。
老五刘建华点点头:"都准备好了,新被子新床单都铺上了,热水也烧好了,爸妈回来可以直接洗澡休息。"
"希望他们看到咱们的变化,能高兴。"老二刘建军有些忐忑地说道。
就在他们说话间,院子里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谁啊?"老大刘建国问道。
"建国,是我和你妈回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五兄弟对视一眼,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冲出厨房。只见刘老汉和王大娘站在院子里,正惊讶地环顾四周焕然一新的家。
刘老汉和王大娘站在院子中央,目瞪口呆。这哪里还是他们离开时的那个破败老房子?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几乎认不出自己的家。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那五个曾经游手好闲的儿子,如今站在他们面前,个个精神焕发,目光坚定,身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懒散和颓废。
"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我们还准备去接你们呢。"老大刘建国快步走上前,接过父母手中的行李。
刘老汉愣在原地,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的目光从焕然一新的院子,到修缮一新的房屋,再到停在角落里的那辆小轿车,最后落在五个儿子身上。这四年不见,五个儿子都变了,不仅是外表,更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种自信和稳重。
"这……这是怎么回事?"刘老汉结结巴巴地问道,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
王大娘已经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房子……这么漂亮了?你们做的?"
老二刘建军笑着说:"是啊妈,这些年我们一起攒钱,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您看,连院子都铺了石板,下雨天也不会泥泞了。"
老三刘建民上前扶着母亲:"妈,您先坐,我给您倒杯水。今天是爸的生日,我正在做饭呢,一会儿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王大娘这才注意到儿子身上围着围裙,手上还有些水渍,不禁又是一阵感动。
刘老汉的目光落在院子角落的小轿车上:"那……那是?"
老四刘建设自豪地说:"爸,那是我们买的车。去年刚买的,我考了驾照,可以带您和妈妈去镇上,去城里,想去哪儿都行。"
刘老汉走到车前,轻轻抚摸着车身,眼眶湿润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有一辆属于家里的小汽车。
老五刘建华笑着说:"爸,这才哪到哪啊,您还没看到屋里呢。我媳妇专门给您和妈收拾了主卧,买了最好的床垫,睡着特别舒服。"
王大娘这才反应过来:"你媳妇?你结婚了?"
老五刘建华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上个月刚办的酒席,本来想告诉您和爸的,但想着您二老马上就要回来了,就想给您一个惊喜。"
"不光是老五,我们都成家了。"老大刘建国笑着说,"老二的儿子都三岁了,老三和老四的媳妇都怀孕了,就等着您二老回来享清福呢。"
听到这里,王大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好啊,好啊!我这辈子值了!五个儿子都有出息了,都成家立业了!"
刘老汉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他转身走进屋内,看到焕然一新的客厅,墙上挂着全家福照片,沙发是新买的,电视也换成了大屏幕的。厨房里传来阵阵饭香,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一切都那么温馨,那么令人感动。
老大刘建国跟进来,轻声说道:"爸,您和妈这些年在城里辛苦了。现在可以回家享清福了,我们五个都有工作了,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您二老。"
刘老汉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你们……你们都长大了,都懂事了。"
此时,老三刘建民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盘红烧肉,香气四溢:"爸,这是您最爱吃的红烧肉,我特意学会了这道菜。今天是您的生日,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王大娘擦干眼泪,惊讶地问道:"建民,你会做饭了?"
老三刘建民骄傲地说:"妈,我现在可是镇上'福满楼'的主厨,做一手好菜呢!"
老二刘建军也笑着说:"妈,我在镇上开了家电脑店,修电脑配电脑,生意还不错。"
老四刘建设接着说:"我去年考上了公务员,在镇政府上班,工作稳定。"
老五刘建华也不甘示弱:"我承包了村里十几亩地,种有机蔬菜,卖到城里去,收入也挺好的。"
老大刘建国最后说道:"我现在是建筑队的小包工头,手下带着十几个工人,年收入也有十几万了。"
听着儿子们的介绍,刘老汉和王大娘感到无比欣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四年前还在家里啃老不肯出去工作的五个儿子,如今竟然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甚至都成家立业了。
"来,都坐下,咱们好好吃顿饭。"老三刘建民招呼大家入座。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汤和各种小菜,还有一个写着"祝爸爸七十二岁生日快乐"的大蛋糕。
"爸,妈,这些年您二老在城里打工,一定很辛苦。"老大刘建国给父母各倒了一杯酒,真诚地说道,"我们五个不孝子,让您操了那么多心,今天我们想向您道歉,也向您报告这四年来我们的变化。"
刘老汉端起酒杯,看着五个儿子,心中百感交集:"不用道歉,你们能有今天的变化,我和你妈就很满足了。"
王大娘擦着眼泪说:"是啊,看到你们都这么有出息,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老二刘建军有些愧疚地说:"爸,妈,我们以前真的太不懂事了,总觉得靠着你们养老很正常。直到你们走了,我们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有多难,才明白你们这些年的辛苦。"
老三刘建民点点头:"是啊,刚开始找工作那会儿,我腰疼得厉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后来在饭店当学徒,每天被骂被训,但我咬牙坚持下来了,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
老四刘建设也说道:"我在镇政府当临时工的那段日子,扫地、倒垃圾,什么活都干,才知道什么叫体面工作来之不易。后来我下定决心好好准备公务员考试,每天晚上看书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终于考上了。"
老五刘建华笑着说:"我一开始帮村里人种地,累得腰酸背痛,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其实挺喜欢农业的。后来我学习了一些新技术,种植有机蔬菜,现在收入比在城里打工还要多。"
刘老汉听着儿子们的讲述,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愧疚:"其实,我和你妈当初离开,也是一时气话。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四年,倒是让你们自己成长了起来。"
王大娘点点头:"是啊,一开始我们在城里当保安和保洁,很辛苦,但想着你们在家里没钱花,迟早会出去找工作,就一直坚持着不回来。"
"那这四年,你们在城里过得怎么样?"老大刘建国关切地问道。
刘老汉和王大娘对视一眼,有些尴尬。刘老汉犹豫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们在城里只待了半年。"
"什么?"五兄弟齐声惊讶。
王大娘解释道:"你爸年纪大了,干不了保安的活,我打扫卫生也累得腰疼。半年后,我们就回了老家,但没回这个村,去了隔壁镇上,住在你爸的一个战友家里。"
刘老汉接着说:"我们怕回来了,你们又会依赖我们,所以就一直在镇上住着。我在镇上的公园当看门的,你妈在小学食堂帮厨,日子过得还行。"
"那你们为什么不回来看看呢?"老五刘建华不解地问道。
王大娘叹了口气:"我们也想回来看看,但又怕你们还是老样子,所以就一直没敢回来。直到前几天,我们在镇上遇到了村里的李婶,她说你们都变了,都有工作了,都成家了,我们这才决定回来看看。"
五兄弟听了,心中既感动又愧疚。原来父母这些年一直惦记着他们,却因为担心他们还是老样子,不敢回家看看。
"爸,妈,对不起,是我们让你们失望了。"老大刘建国哽咽着说道。
刘老汉摆摆手:"现在好了,你们都有出息了,我和你妈也可以放心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和说笑声。
"那是谁啊?"王大娘问道。
老二刘建军笑着说:"是我媳妇带着孩子回来了,他们去邻村看外婆了。"
随后,一个年轻女子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走了进来。看到屋里这么多人,小男孩有些害羞地躲在母亲身后。
"爸,妈,这是我媳妇李丽,这是我儿子小刚。"老二刘建军介绍道,"小刚,快叫爷爷奶奶。"
小男孩怯生生地探出头:"爷爷好,奶奶好。"
王大娘激动得又要落泪了,连忙把小男孩抱在怀里:"哎呀,真是个乖孩子,跟你爸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
接着,老大刘建国的妻子也带着孩子回来了,老三刘建民和老四刘建设的妻子也相继到来,老五刘建华的新婚妻子更是对公婆嘘寒问暖,热情周到。
看着满屋子的儿媳和孙子,刘老汉和王大娘感到无比幸福。
"来,都坐下,今天是爸的生日,也是我们全家团聚的日子,一起吃顿饭。"老大刘建国招呼大家入座。
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儿子们向父母讲述这四年来的变化和成长,儿媳们热情地给公婆夹菜倒水,孙子们在旁边嬉戏打闹,整个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吃完饭后,老三刘建民端出了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刘老汉在儿孙的簇拥下许下了愿望,吹灭了蜡烛。
"爸,您许了什么愿望啊?"老五刘建华好奇地问道。
刘老汉笑着说:"我希望咱们一家人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晚上,当所有人都休息后,刘老汉和王大娘躺在儿子们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新床上,回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一切,心中满是感动和欣慰。
"老头子,你说咱们当初的决定对吗?"王大娘轻声问道。
刘老汉点点头:"对,太对了。如果我们不离开,孩子们可能永远不会长大,永远不会懂得自立。"
"可是我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们,让他们吃了那么多苦。"王大娘有些愧疚地说道。
刘老汉拍了拍妻子的手:"这不叫苦,这叫成长。没有经历过困难,他们永远不会明白生活的不易,永远不会珍惜自己的付出。你看他们现在多好,各自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王大娘点点头,眼中含泪:"是啊,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懂事了。"
刘老汉深吸一口气:"以后的日子,我们就安心享清福吧。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看着孙子们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王大娘依偎在丈夫身边,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一早,刘老汉和王大娘早早地起床,习惯性地想要去做饭,却发现厨房里已经有人在忙碌了。
"爸,妈,您们醒了?"老三刘建民正在厨房里煎鸡蛋,"我已经做好早饭了,您二老就坐下来享用吧。"
刘老汉和王大娘相视一笑,感到无比温暖。
早饭后,老大刘建国提议带父母去镇上转转,看看这些年镇上的变化。老四刘建设开着车,载着全家人前往镇上。
在镇上,五兄弟带着父母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场所。老二刘建军的电脑店整洁明亮,生意兴隆;老三刘建民所在的"福满楼"是镇上最好的餐馆之一;老四刘建设在镇政府工作的办公室宽敞整洁;老五刘建华种植有机蔬菜的大棚科技感十足;老大刘建国正在承建的工地井然有序。
看着儿子们各自的事业,刘老汉和王大娘感到无比自豪。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四年前还在家里啃老的五个儿子,如今竟然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爸,妈,这些年辛苦你们了。"回家的路上,老大刘建国诚恳地说道,"以后你们就安心在家享福吧,我们五个轮流照顾你们。"
刘老汉感慨万千:"没想到你们能有今天的变化,我和你妈这辈子值了。"
王大娘擦着眼泪说:"是啊,看到你们都这么有出息,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回到家,五兄弟和父母坐在一起,制定了照顾老人的计划。每个月由一个儿子负责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其他儿子则负责经济上的支持。他们还计划带父母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晚上,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刘老汉举起酒杯,深情地说道:"孩子们,爸妈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变化,是我和你妈这辈子最大的欣慰。"
五个儿子也举起酒杯,异口同声地说道:"爸,妈,谢谢你们!"
在这一刻,刘老汉和王大娘明白,他们当初的决定,虽然有些残忍,但却是对儿子们最大的爱。正是因为他们的"狠心",才让五个儿子真正地长大成人,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责任,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而五个儿子也明白,父母的离开,虽然让他们经历了艰难的岁月,但却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那段独自面对生活的日子,他们才真正地成长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真正的顶梁柱。
这是一场看似残酷却充满爱的教育,这是一次痛苦却意义非凡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四年后的这个家,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充满怨气和懒散的地方,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爱、责任和温暖的港湾。
有时候,爱不仅仅是无条件的给予,更是适时的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成长。刘老汉和王大娘的选择,或许就是父母之爱最深刻的体现。
人生路上,有些"狠心"是最深沉的爱。刘老汉夫妇的离开,成就了五个儿子的蜕变;而今,一家人终于迎来了最美好的团圆。有时候,成长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收获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