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中国老朋友叶利钦:助力我军现代化,解决边境争端。

发布日期:2025-10-08 03:04点击次数:117

聊起鲍里斯·叶利钦这个人,感觉挺有意思的。在他自己的国家,很多人提起他都直摇头,觉得他把一个超级大国给整垮了,经济搞得一塌糊涂。可是在咱们这边,不少人却觉得他是个“老朋友”,这其中的反差,确实值得琢磨琢磨。他当俄罗斯总统那八年,正好是苏联刚解体,国家最乱最穷的时候,他做的很多决定,现在回头看,对咱们国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你想想九十年代初的俄罗斯是什么样子?国家刚散架,经济上搞“休克疗法”,物价飞涨,工厂大批倒闭,人们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叶利钦接手的就是这么个烂摊子。他一开始也指望西方国家能拉他一把,结果人家口头答应得好听,实际援助却没多少。没办法,他只能把目光转向东方,看看咱们这边有没有合作的机会。这其实不是他多有远见,而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了,可就是这么一个无奈之举,却开启了中俄关系的一个新时代。

我觉得最有说头的一件事,就是边界问题的解决。咱们和俄国的边界线有四千多公里长,几百年下来,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甚至还动过手。这事儿一直是个疙瘩,谁都不舒服。叶利钦上台后,可能是为了稳定周边环境,好集中精力处理国内的烂摊子,他表现得非常积极。从1994年开始,双方就签订了国界西段协定,后来又陆陆续续解决了东段的问题。虽然调整的土地面积加起来不算特别大,比如珲春附近的瑚布图河畔那几平方公里,但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困扰两国几代人的领土争端,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为后来的深度合作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这件事在我看来,叶利钦展现了一种政治上的务实。他没有在历史旧账上过多纠缠,而是选择了向前看。当然,他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一个稳定的边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可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好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在他任内基本画上了句号。这不仅是一种善意,更是一种智慧。你说,对于这样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我们对他有好感,是不是也挺正常的?

然后就是对我们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帮助,这一点可能感受更直接。那时候,咱们的军事技术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好东西想买都买不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庞大的军工体系,但这些工厂没订单,都快活不下去了。叶利钦大手一挥,决定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卖。于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苏-27战斗机来了,而且是带着生产技术一起打包过来的。这一下,直接让我们的空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紧接着,S-300防空导弹、现代级驱逐舰、T-80U主战坦克这些当时响当当的装备,也陆陆续续地进了我们的装备序列。叶利钦的这个决定,在俄罗斯国内是有很大争议的,不少军方人士都反对,怕我们学到技术后会超过他们。但叶利钦顶住了压力,因为军售换来的外汇是实实在在的救命钱,能给公务员发工资,能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他这么做,主要目的是为了救自己的国家,但客观上,确实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让我们在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说白了,叶利钦和我们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各取所需。他需要钱来稳住国内的局势,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强军。这笔交易,双方都觉得划算。我并不想把他美化成一个对中国充满无私感情的“活雷锋”,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俄罗斯的利益。但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无心之举,或者一个出于自身利益的决定,却能在不经意间成就另一方。他打开的那扇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他执政的后期,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问题和车臣战争也让他焦头烂额。1999年的最后一天,他突然宣布辞职,把权力交给了普京。他留下的那个俄罗斯,依然是百废待兴。但在对华关系上,他打下的基础却非常牢固。普京上台后,基本上延续了这条路线,两国关系也越来越好。可以说,叶利钦是那个关键的转折点。他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把中俄两个邻居的关系,拉回了一条睦邻友好的正确轨道上。

所以,回过头来看叶利钦这个人,他的形象确实很复杂。在俄罗斯人眼里,他可能是个失败的改革者,一个让国家蒙羞的总统。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他解决了几百年的边界纠纷,又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了先进武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就是这样,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完全不同的面貌。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叶利钦这个人的呢?他究竟算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政治家,还是一个迫于无奈的“败家子”?

参考文献: [1] 冯玉军. 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2] 李静杰. 中俄关系: 历史、现状与未来[J]. 俄罗斯研究, 2019(1): 4-22. [3] Rozman, Gilbert. The Sino-Russian Challenge to the World Order: National Identities,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East versus West in the 2010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