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9 11:27点击次数:104
"爸爸,我走了。"陈启明站在客厅门口,手里紧握着那张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父亲陈志华背对着他,依然在翻看报纸,头也没抬一下。"你要去哪里我管不着,但别指望我出一分钱。"
启明的手颤抖了一下,通知书差点掉在地上。他看着父亲坚硬的背影,那个曾经会为他骄傲的男人,现在却像陌生人一样冷漠。
"我会证明给你看的。"启明咬着牙说完这句话,转身走向门口。
客厅里传来报纸翻页的声音,冷漠得像冰块撞击。启明握紧了拳头,那个让他彻夜难眠的秘密,那个改变一切的真相,他必须要亲自去北京寻找答案。
门外的香港街道车水马龙,但启明的心却从未如此孤独过。
01
十八年前,陈启明出生在香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父亲陈志华是建筑工人,母亲在他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从那时起,父子俩相依为命,住在深水埗的一间小公屋里。
"明仔,爸爸工作很辛苦,你要乖乖的,好好读书知道吗?"每天清晨,志华都会摸摸儿子的头,然后拎着饭盒去工地。
启明从小就很懂事,从不给父亲添麻烦。他知道家里没钱,所以从不要求买玩具,也从不抱怨穿旧衣服。
志华虽然文化不高,但对儿子的教育从不马虎。每晚下工回来,不管多累,都要检查启明的作业。
"爸爸虽然读书不多,但我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志华常常这样对儿子说,"你要比爸爸有出息。"
启明的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三名。志华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比任何人都骄傲。
每当邻居夸奖启明聪明时,志华总是憨憨地笑,然后说:"这孩子随他妈妈,有读书的天分。"
那些年,父子俩虽然生活清贫,但感情很好。志华会在启明生日时,省吃俭用买个小蛋糕;启明会在父亲节时,用零花钱买瓶跌打酒给劳累的父亲。
直到启明十五岁那年,一切都开始悄悄改变了。
02
改变始于一封信。
那是2019年的秋天,启明正在准备中学会考。那天下午放学回家,他看见父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封信,脸色异常凝重。
"爸爸,什么事?"启明放下书包,关心地问道。
志华慌忙把信塞进口袋,勉强挤出笑容:"没什么,就是工地的事。你快去做功课。"
但启明能感觉到,从那天起,父亲变了。
以前的志华虽然忙碌,但总是乐观开朗,会和启明分享工地上的趣事,会关心儿子在学校的生活。
现在的志华经常发呆,有时候启明叫他好几遍才能回神。晚饭时,父亲总是心不在焉,问起功课也是敷衍了事。
更奇怪的是,志华开始接一些奇怪的电话。每次电话响起,他都会看一眼来电显示,然后脸色变得紧张,走到阳台上小声说话。
启明试图询问,但志华总是说工作上的事情,让他不要多管。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启明发现父亲经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有时候还会听到他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的脚步声。
学校的老师注意到启明的状态也不太好,成绩开始有所下滑。
"家里有什么事吗?"班主任私下问启明。
启明摇摇头,但心里的担忧却越来越重。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能感受到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在逼近他们的生活。
03
真正的冲突爆发在启明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那时,启明的成绩已经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甚至比之前更好。他对内地的大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的名校。
"爸爸,我想考内地的大学。"一天晚饭时,启明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志华正在喝汤,听到这话,手中的汤匙"当"一声掉在桌上。
"考什么内地大学?香港的大学不够你考吗?"志华的语气明显不悦。
启明以为父亲是担心费用问题,连忙解释:"爸爸,内地的学费其实不贵,而且我可以申请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的工程专业很好,我有信心能考上。"
"我说不行就不行!"志华突然大声吼道,这是他第一次对儿子这样发火。
启明被父亲的反应吓了一跳。在他的记忆中,志华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也总是温和地跟他说话。
"为什么不行?你总要给我一个理由吧?"启明也有些激动了。
志华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最后猛地转身:"因为我说不行就不行!你是我儿子,就要听我的话!"
那天晚上,父子俩第一次发生了真正的争吵。启明无法理解父亲的态度,志华也不愿意解释自己的立场。
从那以后,只要启明提起内地大学的事,志华就会变得暴躁不安,有时候甚至会摔东西。
启明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支持他读书的父亲,会突然反对他追求更好的教育机会。
04
高三这一年,父子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启明暗地里准备着内地高校的申请材料,而志华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开始更加严密地监视儿子的一举一动。
"你最近在搞什么?"志华翻看启明的书桌,寻找可疑的物品。
"我在准备考试,还能搞什么?"启明没好气地回答。
父子俩的对话越来越少,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邻居们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有人劝志华不要对儿子太严厉。
"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你要多沟通。"邻居王婆婆好心地建议。
但志华只是苦笑:"有些事情,不是沟通就能解决的。"
启明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关于内地大学的信息,他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他开始打工赚钱,准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
放学后,他会去茶餐厅做服务员;周末时,他会去超市做兼职。微薄的收入被他小心翼翼地存起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志华发现儿子经常很晚回家,脸上总是带着疲惫,心里也不好受。但每次想要开口关心,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冷淡的询问。
"这么晚才回来,你去哪里了?"
"打工。"启明简单回答,然后径直回房间。
父子俩就像两个陌生人一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都有满肚子的话想说,却谁也不愿意先开口。
那些深埋在心底的秘密,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们彻底隔开了。
05
2023年7月,启明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下午,邮递员按响门铃时,志华正好在家。他签收了这份特殊的邮件,看着地址栏上"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的字样,手颤抖了好久。
启明放学回来,看见父亲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那个熟悉的信封。
"这是你的。"志华的声音很平静,但启明能感受到其中压抑的情绪。
启明拆开信封,看到"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时,内心涌起巨大的喜悦。但看到父亲阴沉的脸色,这份喜悦瞬间被冲淡了。
"爸爸,我考上了。"启明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一些。
志华长久地沉默着,然后慢慢抬起头:"考上了又怎么样?我不会出一分钱。"
"我有钱,我自己打工存的。"启明已经做好了准备。
"你以为只是钱的问题吗?"志华突然站起身,"我告诉你,只要我还活着一天,你就别想去北京!"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启明:"为什么?你到底为什么要阻止我?我只是想读书,想有更好的未来,这有错吗?"
"有些地方,你不能去!有些事情,你不能知道!"志华的声音在颤抖,"听话,就在香港读书,我求你了!"
启明第一次看见父亲的眼中含着泪水,但他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我不听!我一定要去北京!"
那天晚上,启明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要背着父亲去北京,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8月15日,启明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向香港国际机场。在安检处,他回头看了一眼,仿佛能看到父亲那张痛苦的脸。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启明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下飞机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人群熙熙攘攘。启明站在出站口,突然做了一个动作——他缓缓跪下,面向南方,面向香港的方向。
周围的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个香港男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启明心里清楚,他必须要在这里寻找答案,寻找那个改变了一切的真相。
就在他准备起身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06
"启明?"
启明猛地转头,看到一个中年女人站在他身后,眼中满含着泪水。
这个女人的面容有些熟悉,但启明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穿着简单的衣服,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陈启明"三个字。
"你是?"启明擦干眼泪,疑惑地看着她。
"我叫王慧,是你妈妈的妹妹。"女人的声音在颤抖,"你的姨妈。"
启明感到头脑一阵眩晕。姨妈?父亲从来没有提过母亲还有兄弟姐妹。在启明的印象中,母亲是孤儿,没有任何亲人。
"我妈妈的妹妹?可是我爸爸说..."
"你爸爸说什么都不重要了。"王慧走近一步,"重要的是,你终于来了。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八年。"
启明的心跳开始加速。十八年?这意味着什么?
王慧从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启明:"这是你妈妈生你之前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照片上,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站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肚子微微隆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妈妈来过北京?"启明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的。
"不只是来过。"王慧深深地看着他,"你妈妈是北京人,你也是在北京出生的。"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启明站立不稳。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香港人,出生证明上写的也是香港。但现在,姨妈却告诉他完全不同的事实。
"这不可能,我的出生证明..."
"那是假的。"王慧的话彻底打破了启明对自己身世的认知,"你爸爸为了某个原因,伪造了你的出生证明。"
启明感到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他想起父亲这些年来的种种异常表现,想起那些神秘的电话,想起父亲坚决反对他来内地读书的态度。
一切的一切,都有了全新的解释。
07
王慧带着启明来到北京城郊的一处小院。
"这里是你妈妈以前住过的地方。"王慧推开院门,"也是你出生的地方。"
院子里有一颗老槐树,枝叶茂盛。王慧指着树下的石凳说:"你妈妈怀孕的时候,最喜欢坐在这里看书。"
启明走到石凳前,仿佛能感受到母亲曾经的存在。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爸爸要带我离开北京?为什么要隐瞒这一切?"启明迫切地想知道真相。
王慧叹了一口气,开始讲述那段被埋藏了十八年的往事:
"你妈妈陈美华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学的是材料工程。1999年,她在香港的学术交流会上认识了你爸爸。"
"你爸爸那时候刚到香港打工,老实憨厚,你妈妈被他的真诚打动了。两人很快相爱,并决定结婚。"
"婚后,你妈妈回到北京继续学业,你爸爸也跟着来了。2000年,你在这个院子里出生。"
启明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着他的心。
"那时候你们一家三口很幸福,你爸爸在建筑工地工作,你妈妈在实验室做研究。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很充实。"
"直到你三岁那年,你妈妈参与了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那个项目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价值,但也因此引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
王慧的声音变得沉重:"有人想要窃取研究资料,威胁你妈妈交出核心数据。你妈妈当然不同意,那些人就开始威胁你和你爸爸的安全。"
启明的拳头紧紧握着,指甲陷入手心。
"后来发生了什么?"
"你妈妈为了保护你们,决定假装妥协。她约那些人在实验室见面,说要交出资料。但实际上,她已经把真正的资料转移了,留在实验室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
王慧的眼泪开始往下流:"那天晚上,你妈妈没有回来。第二天,警察通知我们,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你妈妈...她为了保护国家的科研机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启明瞬间明白了一切。
08
"所以,我爸爸是为了保护我,才带我离开北京的?"启明的声音哽咽了。
王慧点点头:"你爸爸害怕那些人还会报复,所以连夜带着你逃到香港。他伪造了你的身份证明,让你以香港人的身份生活,就是希望你永远不要回到这个是非之地。"
"这些年来,他一直担心有人会找到你们。每次听说你要来内地读书,他都会想起当年的事情,想起你妈妈的牺牲。"
启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那些年来志华的种种异常表现,那些神秘的电话,那些反对他来北京的激烈态度,都是出于对他的保护。
"我妈妈的研究成果后来怎么样了?"启明问道。
"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科技机密,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你妈妈被追认为烈士。"王慧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政府的表彰令。"
启明接过文件,上面写着母亲的名字,还有"为国捐躯,精神永垂不朽"的字样。
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北京理工大学产生如此强烈的向往,为什么会选择材料工程专业。这是血脉中的呼唤,是母亲留给他的最珍贵的遗产。
"我想去看看妈妈工作过的地方。"启明说。
王慧带着他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在材料科学实验楼前,有一面纪念墙,上面刻着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研究人员的名字。启明找到了母亲的名字,轻轻抚摸着那几个字。
"妈妈,我来了。我会继承您的遗志,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启明在心里默默说道。
三天后,启明回到香港。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楼下的小店买了志华最爱吃的烧鹅,然后轻轻敲响了家门。
志华开门看到儿子,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惊喜、担忧、愤怒、无奈,各种情感在他脸上交替出现。
"我都知道了。"启明轻声说道,"关于妈妈,关于我们的过去,我都知道了。"
志华的身体微微颤抖,然后慢慢坐在沙发上,双手捂住脸。
"对不起,爸爸。我误会你了。"启明跪在父亲面前,"谢谢你这些年来的保护,谢谢你让我安全地长大。"
志华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儿子,爸爸只是不想失去你。你妈妈已经为了那些研究牺牲了生命,我不能再让你涉险。"
"但是爸爸,我不能辜负妈妈的遗志。她为了国家牺牲了生命,我要继承她的事业。"启明坚定地说道。
父子俩抱头痛哭,十八年来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一刻彻底消融。
两个月后,启明踏上了去北京求学的路。这一次,志华亲自送他到机场。
"好好读书,为你妈妈争光。"志华拍拍儿子的肩膀,"爸爸支持你。"
启明用力点头,然后登上了飞机。透过舷窗,他看到父亲一直站在那里,直到飞机消失在云层中。
四年后,启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并考取了材料工程的博士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正是母亲当年从事的领域。
毕业典礼那天,志华特意从香港赶来参加。看着儿子站在台上接受表彰,他想起了妻子生前的音容笑貌,心中满怀骄傲和欣慰。
"美华,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儿子,成为了像你一样的人。"志华在心中默默对妻子说道。
启明在台上发表感言:"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的爱和保护,让我能够安全地成长;我也要感谢我的母亲,虽然我没有见过她,但她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会继承她的遗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志华擦着眼泪,为儿子鼓掌,也为妻子鼓掌。
那个在机场下跪的香港男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续写着母亲未竟的事业,也修复了与父亲之间的深厚亲情。
这是一个关于爱、牺牲和传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家国情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