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22:32点击次数:63
“我们完蛋了:特朗普抓住了马科斯的把柄”,菲律宾前总统发言人的这句绝望呐喊,像刀子一样扎进东南亚的夜空。而此刻,东京首相官邸里,石破茂正默默打包行李,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向美国“进贡”5500亿美元、却被拿走90%利润的日本。
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甩出“喜报”:美日达成“史上最大协议”。核心条款像三把刀,刀刀捅在日本命脉上,
第一刀:15%关税枷锁。日本输美汽车关税从2.5%飙到15%,钢铁铝制品维持50%关税。两周前,石破茂还信誓旦旦宣称“绝不牺牲农业”,如今大米市场被迫向美国敞开。
第二刀:5500亿美元“贡金”。这笔钱接近日本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美国直接抽走90%利润。日媒哀叹:“这哪是投资?分明是经济附庸!”
第三刀:能源捆绑。日本被迫合资开发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能源命脉再套一道锁链。
石破茂的政治生命,在这纸协议签署时已进入倒计时。参议院选举惨败让自民党70年来首次失去两院控制权,支持率暴跌至20.8%。当他对着镜头强撑“关乎国家利益的谈判”时,党内麻生派已放话:“不会允许他继续执政”。
东京街头,愤怒的农民高举“国耻”标语,汽车工人呆望生产线,丰田股价单日暴涨12%的狂欢背后,是产业空心化的刺骨寒意。
马科斯飞往白宫时,手里攥着“军事换关税”的底牌。他梦想用南海挑衅换取美国让步,但特朗普的回应像一盆冰水:“军事归军事,经济归经济”。最终换来的协议,让菲律宾人如坠冰窟:
零关税VS19%关税。菲律宾对美国商品敞开国门、免除关税,而自家输美电子产品、服装等却被课以19%重税。经济学家算账:2024年菲对美贸易顺差49亿美元,新规下这些利润将蒸发殆尽。
经济走廊变废墟。马科斯力推的“吕宋经济走廊”计划,本想吸引美国投资振兴经济,如今在19%关税碾压下彻底停摆。
马科斯回国时,迎接他的是《马尼拉时报》头版“卖国求荣”的怒斥。前总统发言人蒂格劳的爆文标题更狠:“我们完蛋了,特朗普抓住了马科斯的把柄”。
民众的怒火在发酵:本土米农看着美国低价大米涌入市场,服装厂老板盯着流向越南的订单,所有人都想问:总统到底拿什么换了这张“卖身契”?
时间掐准死穴。谈判卡在日菲国内政治最脆弱的时刻,日本刚经历选举溃败,菲律宾面临中期选举。特朗普的8月1日关税大限像铡刀悬颈。
利润榨取公式。5500亿美元投资抽九成、零关税抢占市场、惩罚性关税打压对手,三步完成“经济吸血”。
这种“交易式外交”早有预兆。3月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就警告:特朗普的策略“不是孤立,而是狭隘”,把国际关系变成黑帮式的“保护费生意”。当日本官员辩解“15%比威胁的25%好多了”时,全世界都看清了:所谓“盟友”,不过是美国砧板上按价分级的鱼肉。
日本的幻灭:自民党亲美路线遭全民唾弃,丰田本田生产线加速外迁中国。5500亿美元“贡金”背后,是产业链与中国的深度绑定,2024年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4%,远超美国。
菲律宾的觉醒:美军在南海的舰船,换不来19%关税的一分减免。当中国承建的菲律宾光伏电站点亮吕宋岛时,马科斯才懂:安全不能靠施舍,得靠实打实的基建和饭碗。
此刻的华盛顿,特朗普正炫耀“为美国工人赢的伟大协议”。但他没说的是:日本超市里美国牛肉涨价30%,佛州港口堆积着因关税滞销的日本汽车;而马尼拉的贫民窟里,母亲正把半碗米饭拨给孩子,因为本地米店倒闭了。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