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18:09点击次数:52
由于饲养成本骤增和关税不断加码,作为美国餐桌上昔日常见的牛肉,近来却成为了无数家庭的经济难题。因为牛肉价格高企不仅仅是食品通胀的直接体现,且更进一步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此外牛肉涨价也令快餐巨头和餐饮企业普遍叫苦不迭,麦当劳高层表示,牛肉价格正遭遇“极端通胀”,与过往历史数据形成鲜明反差。由此来美国牛肉市场的困境不断加剧,行业压力日益突出。
美国国内牛肉价格持续刷新历史高位,而且涨势呈现出难以遏制的态势。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譬如烤牛肉和牛排价格同比分别飙升至18.4%和16.6%。美国公共广播电台指出,自2020年以来不仅牛肉价格累计攀升超过50%,而且该涨幅远超同期其他食品价格的变动。起初,普通消费者还能够负担每磅6.99美元的牛肉,然而仅仅数周后,价格即直逼7.99美元,至上周更达到9.99美元的高点。随后,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碎牛肉零售价创下每磅6.1美元的新高记录,与三年前累计涨幅超过50%。由此可见,高企的牛肉价格已经成为美国家庭承受的主要经济压力之一。
快餐文化在美国根深蒂固,而牛肉汉堡原本是普通家庭的日常主食。但近期,78%的美国受访者认为,吃快餐已成“奢侈行为”,尤其是牛肉汉堡的价格屡创新高则加剧了“汉堡危机”。相比之下,牛肉价格飞涨背后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显然不仅是消费端的压力,更与供应端牛只短缺密不可分。
如果进一步剖析牛肉供应紧张的根源,因饲料成本骤涨、高利率环境以及旱情持续,牧场主只能被迫削减牛群数目。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美国牛和小牛库存下滑至9420万头,这是自1973年统计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进入育肥场的牛只数量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综上所述,牛肉供应已陷入严重短缺,价格的继续走高成为必然。
由于持续干旱使得牧场干涸,为应对饲料成本的攀升,牧场主往往不得不屠宰更多雌牛,借此缓解供给压力。尽管牛肉行业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例如通过培育体型更大的牛只来维持产量,但牛群实际数量的下降依旧对价格构成支撑。既然牛只的销售已创下百磅230美元的高点,因而许多牧场主当下选择出售,而非继续繁殖,以规避未来潜在的价格下行风险。
据美国农业部与相关报道,最近墨西哥畜牧业爆发的螺旋蝇蛆病疫情,为美国牛肉供应带来额外隐忧。由于担心疫情跨境蔓延,美国政府不得不多次暂停自墨西哥进口活体牛、马和野牛。这一决定对供应链造成了冲击,进一步加剧国内牛肉市场的紧张气氛。
综上,影响牛肉价格的不仅是生产端的连番挑战,美国的贸易政策亦长期构成推涨因素。譬如,特朗普政府任内施加的多项关税,导致美国每年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进口的牛肉,普遍要承受10%的关税压力。特朗普威胁对来自巴西的牛肉征收高达50%的关税,更加剧了进口环节的成本负担。如果关税政策难以松动,显然肉类加工商只能将高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而推升终端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牛肉价格失控的现实,特朗普方面提出通过扩大自阿根廷进口牛肉以压低国内价格。只行业协会和两党议员普遍反对。尤其是牛存栏量较高州的代表,他们担心新进口不仅损害本土产业,还将带来贸易谈判的被动乃至动物卫生方面的风险。数据显示,五年间阿根廷向美国出口牛肉达8.01亿美元,但仅进口700万美元的美国牛肉,贸易严重失衡。行业组织公开反对该提议,认为相关政策可能不利于美国牛业的长期稳定。
高价牛肉状态短期难以扭转——即使秋季气温下滑减少户外烧烤,也未能大幅拉低消费。专家指出,牛肉市场结构导致其价格具有明显黏性。也就是说,牛群数量恢复与生产周期必须至少两年才能显现成效,即使牧场主未来愿意扩大繁殖规模,见效期仍然漫长。与此牛肉行业利润空间受高成本限制,一旦需求下滑,则将反向施压牧场主收入。
总体来牛肉是稀缺且珍贵的资源,生产效率远不及工业化家禽,无法迅速增产。母牛孕期长且需要大量牧场资源,导致行业供给弹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产品以肥牛为主,但市场上对进口瘦肉需求持续存在——这也使得美国食品制造商更加依赖海外供给。美国农业部预计,牛肉供应紧缩局面至少延续至2026年,价格或再创新高。这一趋势表明,相关行业面临持续的成本困境,而普通消费者仍需为日常餐桌买单。
美国牛肉价格高企源于多重因素,并且短期内难以逆转。供应短缺、关税政策、自然灾害及进口壁垒等多重压力同构,正在重塑餐桌经济格局。行业、政策及消费者如何在未来两年内调整适应,值得市场持续观察。
上一篇:牛市中途的回撤没那么可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