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0 16:49点击次数:166
汪云:新中国首位女专机机长
1935年,江苏高邮孕育了一位杰出女性,她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专机机长。
汪云,一位传奇女性,曾铸就数项“首例”:她是新中国首位女专机机长,首位驾驭大型飞机的女机长,以31年的飞行生涯、累计5500小时的飞行时长,刷新了全军和全国的纪录。作为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她肩负重任,100余次圆满完成接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与视察任务,20余次为外国领导人提供服务。她的非凡经历,不仅铭刻在当事人心中,更让后世人士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1935年,汪云在江苏高邮降生,因父母早年离世,她得以由舅舅抚养成人。尽管她在小学和中学期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鉴于家境的艰难,除了舅舅坚定支持她继续高中学习,其他家庭成员都希望她初中毕业后能回家教书。汪云性格刚毅,她立下誓言:“若能考上扬中,我便前往;若不幸落榜,我便归家。”
五名女生与十余名男生一同抵达扬州中学,女生们被安排在南楼住宿,男生们则寄宿于树人堂。考试科目涵盖了数理化、语文以及英语。考试结束后,首先公布了一份草榜,上面列出了合格者的名单,紧接着是面试环节,最终录取名单才得以揭晓。
在那段时光里,与我一同从高邮而来的五位女生中,唯有我及另一位幸运儿成功获选。“当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汪云满怀欣喜地回忆道。“在那个时代,能考入高中便意味着跨过了踏入大学校门的门槛。”她感慨万分地说。彼时的扬中,堪称周边县市中学中的翘楚。她模糊地记得,那一年全市共有超过4000名考生参加考试,而最终仅录取了400余人。
步入扬中之后,汪云仍旧承受着经济拮据的困扰。“得知我的家庭状况后,学校为我提供了甲等补助——每月7.5元。”然而,舅舅却坚决主张她每月仅接受4.5元。“舅舅告诉我,还有更多学生的家庭境遇更为艰辛,应当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作为一位共产党员,舅舅当时的月工资不过28元,需要支撑全家人六七人的生活开销,但自初中至高中,他始终坚持每月为汪云提供3元的“生活补贴”。
意外成为第二批女飞行员
在扬中求学的岁月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自学生时代起,我就怀揣着对国家、对集体的深深荣誉感,这份情感对我一生的影响深远。汪云回忆道,在扬中求学期间,她最为钟爱的电影便是《董存瑞》。她省吃俭用,仅用5分钱便观看了这部电影,却仍觉得意犹未尽,却又舍不得再花钱。“后来,我的挚友再次邀请我一同观看了这部电影两次。”
观影结束,汪云便与两位同学先后两次向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寄去了书信,表达了强烈的从军意愿。“两封信均如石沉大海,无任何回应。后来方才得知,那时军方根本不招募女兵。”汪云笑着说道。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汪云与同学们携手迈入了高考的殿堂。“考场设在扬中,规模宏大,位置便利。”汪云回忆道,她最初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南京航空学院,紧随其后的是清华与北大。“那时我心中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南航作为一所军工院校,与部队的联系尤为紧密。”
考试结束后,汪云购置了一张价值五分的船票,打算返回高邮。然而,团委书记突然叫住了她:“速去召集你们班的同学们,部队正来招募女飞行员。”
‘确实如此,飞行员体检免费,还提供餐食,我会帮你重新买一张船票。’”
于是,汪云与同学们并肩踏上了飞行员体检的征程。“身高1.62米,视力达到2.0,即便经过坐转椅的检测,再进行200米的奔跑亦无任何障碍。”体检结束后,汪云便返回了故乡,静候佳音。
“大学可以留给他人,但飞行员的机会一旦错过,国家将承受无法估量的损失。”
8月14日,汪云踏上了前往徐州的列车,随之,她荣幸地成为了当年全国范围内选拔出的144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女机长接送多国领导人
1958年的岁末,我们完成了航校的学业,荣幸地被分配至空军。不久,汪云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二批44位女飞行员中首位尝试独立飞行的佼佼者,并于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继而成为第一位担任机长的女性,更是在女飞行员中首度驾驭了伊尔-1这款大型飞机,因此被誉为飞行员队伍中的“空中明珠”。
1959年下半年的某日,汪云迎来了她结束训练、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的首飞任务——负责陪同一位首长前往太原。登上飞机后,23岁的汪云方才得知,这位首长竟是赫赫有名的陈毅元帅。
1960年,汪云所在的机组再度承担了运送首长赴贵阳参加重要会议的重任。机上,聂荣臻、叶剑英等三位开国元勋同乘。抵达贵阳后,在会议的空档,首长们观赏了评剧《新凤霞》。汪云与他的机组成员有幸被邀请,与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并肩而坐,一同观看这场精彩的戏剧表演。
在长达31年的飞行生涯中,汪云有幸接待过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张爱萍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些杰出的领导人中,给汪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无疑是周恩来。
在汪云所珍藏的相册之中,留存着一帧周恩来与机组人员共同拍摄的合影。在这张照片的核心位置,是朝气蓬勃的通讯员与领航员,而周恩来总理却位于左数第二排,显得略微边缘。当人们好奇询问此间的原由,汪云解释道,这是总理在拍照时,接连让位给其他人的结果,直至他自己被挤至画面边缘。
提及周恩来总理的最后一次航程,汪云的双眸中不禁蓄满了泪水。
1974年12月23日,汪云接到了一项紧急命令,任务是将周恩来同志送往长沙,与毛泽东主席会面。当飞机抵达长沙时,周恩来同志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习惯,飞机尚未完全停稳,他便径直来到驾驶舱,对她们说道:“女飞行员们飞得相当出色,我过两天还将乘坐你们的飞机。”
12月27日,机组成员突然接到紧急指令,要求飞机即刻返航北京。彼时,长沙的天空显得格外阴沉,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面对浓雾弥漫的航路,汪云机长操控飞机攀升至六百多米的高空,以避开浓厚的云层。然而,他们未曾料到,在历经1小时40分钟的艰难飞行,抵达北京上空之际,北京西苑机场同样笼罩在浓雾之中,飞机无法正常降落到地面。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心中想着周总理正坐在飞机上,我不禁反复告诫自己要保持冷静,务必确保将总理安全送达地面。”汪云如此述说。
凭借卓越的技艺,飞机最终在西苑机场平稳着陆。降落之际,汪云方才察觉,因过度紧张,自己的衣衫自里至外均已浸湿。
除了接送中国领导人,汪云还接送过多位外国总统、国防部长。
1974年12月18日,毛泽东即将在长沙会见刚果(金)的总统蒙博托,汪云受命护送蒙博托至长沙。登机后,蒙博托径直步入驾驶舱,全神贯注地观摩汪云操控飞机。随着飞机接近长沙,汪云指示机械师寻找翻译人员,并邀请蒙博托前往后舱休息,以避免降落过程中对其安全造成影响。然而,机械师刚刚起身离座,蒙博托便迅速占据了机械师的位置。待飞机平稳降落,蒙博托对汪云热情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飞得真好,中国的女性真是了不起。”
想永不停歇飞翔。
1989年,汪云因年龄因素而告别了飞行生涯。依照常规,女性飞行员在年满48岁时便需退役,而汪云则额外飞行了六年。
“1989年1月,我最后一次飞上天,是一个旅游包机,从北京到上海、桂林、西安,3天飞了27个小时,当时并不知道是最后一次。按规定我们应该48岁退休,空军特许我延长了3年,我自己又延迟了3年,我就是想一直飞下去。”汪云解释。
至停飞之际,汪云已累积飞行时长达到5500小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她既是全军乃至全国的飞行纪录保持者,其飞行资历亦与31年来的最高纪录相匹敌。而她所培养的“徒弟”们,如今大多已成为技艺精湛的飞行员,其中部分佼佼者更是晋升为空军的高级军官。
退休之际,汪云再次担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方航空公司联合举办的飞行员培训项目的核心引领者。她坦言,支撑她屡获殊荣的,是深植心间的两句箴言:为国争光,为我国妇女添彩!
心系母校
长久以来,汪云于碧空之中自由翱翔,难得得暇重返扬州故地。
“在六七十年代,我曾两次返回故乡,一次是为了探望因病住院的二姨娘,另一次则是去探望家中幼小的孩子。”汪云回忆道。
自儿子降生以来,鉴于汪云与丈夫皆忙于工作,育儿重任便落在了扬州姨娘的肩上。而此后的一次回乡,却是她以参加母校扬中百年校庆为由,重返了扬州。
然而,在扬州中学庆祝建校110周年的时刻,汪云未能重返校园。她感慨地说:“在这场盛大的校庆之际,我内心深处充满了归乡的渴望,然而身体的不便让我难以成行。不论我身处何方,对扬中的情感始终如一。正是扬州中学塑造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衷心祝愿母校英才辈出,遍布四海。”
上一篇:又杀了个回马枪,对华连发两道禁令?中方布局已开始见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