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联合国财务危机加剧,超三成国家欠款,中方提出新方案,最大拖欠国浮出水面,成员国可参与但未缴费一年将失去表决权

发布日期:2025-11-21 01:31点击次数:168

联合国真的要“破产”了吗?这听起来像个段子,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最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急得不行,在内部会议上放了狠话:要是再收不上来钱,大伙儿就得准备“关灯”过日子了。什么维和任务、人道救援,统统都得停摆。

这可不是开玩笑。据说联合国的账上已经快见底了,超过三成的成员国都拖着会费没交,资金到账率低得吓人。这就好比一个物业公司,业主们都不交物业费,那小区的安保、保洁还怎么维持?

联合国这个“地球村物业”,收不上来的“物业费”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这笔钱不是什么慈善捐款,而是每个成员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按比例必须承担的“份子钱”,是责任,也是义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带头“赖账”呢?你可能想不到,最大的“老赖”竟然是军费开支全球第一的美国。

美国欠了联合国常规会费足足3.8亿美元,一直拖着不给。一边是五角大楼刚公布的新财年预算草案,高达8860亿美元,航母下水、六代机招标,花钱如流水;另一边,却是联合国维和账户被拖得只剩下7300万美元,连给非洲马里维和部队的直升机加油都不够。

这对比,简直不要太讽刺。

欠费名单上,排第二的巴西和第三的墨西哥,两国加起来的欠款还不到美国的零头。可以说,美国一家就几乎把联合国逼到了墙角。

美国为什么这么干?国会山那帮人给出的理由还是老一套:联合国效率低、官僚主义、对中国太好等等。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是,联合国会费已经被当成了“政治抵押品”,成了美国两党斗争的新筹码。共和党那边甚至放话,除非联合国削减对中国的项目,否则“一分钱也别想拿到”。

说白了,就是把自家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国际舞台上,让全世界来为他们的政治博弈买单。这种做法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联合国没钱,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处在战乱和冲突地区的人们。

全球16项维和任务、7处停火观察哨、3条人道主义空中走廊,全都面临着“关灯”的风险。这些地方一旦失去联合国的“缓冲带”,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已经有活生生的例子了。在黎巴嫩南部,一个联合国观察哨被火箭弹误击,两名爱尔兰维和士兵受伤,但因为预算冻结,原定的装甲救护车根本没到位,最后只能用一辆民间皮卡把人送走。

在马里,德国维和部队的直升机因为“燃油赊账”,被供应商拒绝加油,直接停飞了四个小时,导致当地法军一次重要的反恐突袭行动被迫取消。

这些看似零散的事件,背后却是一个可怕的趋势:联合国一旦撤出,留下的权力真空会立刻被各种势力填补——地区强国、私人安保公司、部落武装……到时候,“擦枪走火”的风险只会成倍增加。

而且,不交会费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信誉和话语权的丧失。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拖欠的会费总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应缴的数目,那它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没表决权了。

这对一个大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羞辱,意味着你在国际舞台上连说话的资格都快没了。

就在这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改革三件套”的方案。

这个方案很有意思,它不是简单地说“我多出点钱”,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规则。比如,预算不再是先定个总数再让大家分摊,而是先看具体有什么任务,再根据任务来报价,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更关键的一条是,谁出兵去维和,谁就应该有优先拿到钱的权利,不能让在前线卖命的士兵自己垫钱。

同时,中国还提议设立一个25亿美元的“周转池”,专门用来应急,由中美、欧盟、海湾国家共同出资。这个方案一出来,像印尼、卢旺达、孟加拉这些维和出兵大户,立马就点了赞。

因为这个方案真正触及了问题的核心:谁出力,谁就该有话语权,不能总是让那些“只出钱不出人”的传统金主说了算。

这下,球又踢回了美国那边。

美军内部其实也算过一笔账,如果联合国维和真的停摆了,他们自己去填补那些真空地带,每年至少要额外多花12亿美元,甚至还得搭上一个航母战斗群。这笔开销,可比补缴那3.8亿美元的会费贵多了。

但“面子”问题卡在那儿了。白宫要是轻易就点头补缴,肯定会被国内的反对派骂“替国际组织买单”,显得很没面子。

所以,美国现在玩起了“技术拖延”,想让北约的盟友先垫着,把问题拖到明年国会新预算出来再说。

可时间不等人啊,距离联合国警告的最后期限11月15日越来越近。

现在联合国的走廊里,气氛异常紧张。各国的武官们脚步匆匆,都在盘算着各自的小九九。

美国代表还在等着国会山的“电话”,欧洲国家想着能不能搭上中国方案的“便车”,俄罗斯则悄悄下调了维和装备的报价,想趁机抢点订单。

这场没有硝烟的“缴费战役”,正在决定着很多事情的走向。它不仅仅关系到联合国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联合国,这个凝聚了全人类和平愿景的组织,真的不能就这么倒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