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抗美援朝防空第一仗:志愿军3个高炮连受重创,48小时内几乎拼光

发布日期:2025-09-19 03:08点击次数:172

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39军肃清外围敌人后,对云山发起猛攻,揭开了我方与美军正面交锋的序幕。

此战让美国人印象深刻,其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记载:片刻间,我们的驻地就被打得千疮百孔,中国人像从天而降,他们见人就杀,直接用刺刀捅死。

战至11月3日,志愿军歼敌1800余人,俘美骑1师8团3营营长奥蒙德少校以下官兵742名,取得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但鲜为人知的是,紧接着此次胜利之后,志愿军遭遇了敌人的疯狂空袭,我防空部队伤亡惨重,战果令人闻之落泪。

一、我军防空部队的组成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党都只有步兵,缺乏技术兵/军种,但是,对于军队现代化的建设,组织一直未停止过,只要有机会,就拼命补齐短板。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就组建过司令部防空科及军委防空队,没有渠道获取专业的防空装备,那便用重机枪进行改造,勉强能威慑到敌机的低空袭击。

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央在延安成立了炮兵学校,虽然是以地炮为主,但也培养出少量高炮人才。

我军的首个正规防空部队,是在1945年11月1日成立,进入东北后的我军利用搜罗缴获来的日式装备,组建了3个高射炮连,编辽东军区高射炮大队。

后来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我军缴获的国民党防空装备越来越多,到1949年12月时,解放军共有18个高炮团,配备了美制m1式40mm高射炮、德制flak18型37mm高射炮、瑞典m1929型75mm高射炮等多国造。

只是这些西方产的装备,新中国难以获得弹药补给,彼时国民党对东南沿海的袭扰又特别频繁,解放军只能逐步替换成日制来撑起防空作战网。

我军缴获的日制装备主要为88式75mm高射炮、98式25mm机关炮,但这两种都有明显缺陷。

88式75mm高射炮射速慢、精准度差、自身目标又大,如果遇到灵活的敌机,很可能反过来成为靶子;98式25mm机关炮射击高度不够,威力又比较小,对付先进的美式飞机很吃力。

装备方面的问题,为后来入朝防空第一战的悲剧埋下伏笔。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我国未雨绸缪立即调动部队进驻东北,从中南、华东抽调了四个高射炮团在鸭绿江一线布防。

由于美国飞机时不时越境轰炸,我国本土的防空任务也很艰巨,到同年10月志愿军成立时,建制下的防空部队仅能调配一个高炮一团。

这明显是不够的,所以彭老总致电中央,请求再多增援一到两个高射炮团。

可惜蒋军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空袭也很严重,像“二六大轰炸”就给上海造成了500多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上千房屋被毁的惨状。

上海市长陈毅都叹息过:“我们是解放了上海,但只能算是解放一半,解放了领土,还没有解放领空。”

如此背景下,要抽出防空兵力来也不容易。中央抉择之后,咬牙调动驻于上海的高炮十四团北上,希望以此增加朝鲜战争的胜算。

10月19日,志愿军开始隐蔽入朝,首批参战的两支主力38军、39军被寄予厚望,分别配属了高炮十四团、高炮一团。

我方的日制高炮特别笨重,移动艰难。朝鲜北部的山区道路又异常崎岖,增添了阻碍。加上美军仗着自己的空中优势,进行疯狂轰炸,使得我高炮部队行军时就遭受巨大损失。

跟随38军行动的高炮十四团缺乏经验,在接连的翻车事故和敌人的不断空袭下,装备几乎全部丢失,不得不回国整补。

如此一来,首批入朝的志愿军能依靠的防空力量只剩高炮一团,而这支部队,很快也在云山展开残酷的战斗。

二、胜利之后的危机

1950年11月2日,云山的地面作战接近尾声,39军赢得干净利落,高炮一团也随之抵达战场的鹰峰洞一带。

按照作战常识,敌地面部队失利,必会出动空中力量增援,我高炮一团都在屏息等待美机的到来。只是没想到,会来得那么快那么猛。

其实美军司令部一开始并不清楚云山发生了什么,只是收到请求增援的消息后,立即派出飞机前往现场,一方面把情况摸清楚,另一方面争取炸毁遗落的装备物资,不给对手使用。

美机来到云山上空后,发现山林燃起大火,四周烟雾缭绕,零星还有交战的声音。因他们不清楚具体形势,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进攻。

志愿军听到空中的“嗡嗡”声,明白这是飞机来了,但根据解放战争的经验,敌人在无法分辨目标的情况下,造成的空中打击效果有限,所以我方指战员都在抓紧时间打扫战场,并未选择撤离隐蔽。

可惜,美军非国民党军,其战斗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浓烟稍一淡去,美军飞行员就驾驶着f80战机钻下来了,一些在摸索美式装备使用方法的志愿军,不慎被航空机枪子弹扫中。

其高机动性给我方造成很大杀伤,甚至有飞机猖狂地俯冲,带起来的风吹落了志愿军战士们帽子。靠近战场前沿的高炮9连见敌人如此羞辱,马上开火掩护。这时,装备差距带来的痛苦就体现出来了。

日制75mm高炮定型于20年代,初始的针对目标都是老式双翼飞机,而眼下的美军f80是定型于1944年的单发喷气式战斗机,间隔了20来年,技术水平不在一个层次。

所以高炮9连的首次攻击没有给敌人造成损失,反而让美机朝着阵地猛扑过来。

这是我军第一次见到速度这么快的先进战机,转动炮口的炮手,跟不上飞机的角速度变化,调整射界的炮手,也跟不上飞机的高低角变化,炮弹全部落空。

美军也发现了这些信息,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4架f80轮流对我高炮阵地俯冲攻击,导致高炮9连伤亡惨重。

我军指战员也是英勇顽强,没人选择逃跑,而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继续坚守在炮位上。众人拿出拼刺刀的精神,将射击距离标定1800米,炮弹引信装定4秒,即炮弹出膛4秒即爆炸。

这两个数据摆明了是要打低空,由于炮弹威力大,短短4秒但凡出现点纰漏,炮手自身也是危险。大家明知如此还要为之,就是要跟嚣张的美国飞机拼了!

英勇无畏,才能诞生奇迹,高炮9连装填完毕,在美机下一次俯冲时,展开了一轮齐射,成功打中一架美机,创下高炮部队在朝鲜战场的首个击坠记录。

另外三架美机感受到威胁后,连忙拉起高度脱离战场。看着敌人落荒而逃的模样,高炮9连短暂欢呼后又迅速陷入沉默,他们明白,更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次日天刚亮,数十架不同型号的美机就分不同方向朝着志愿军阵地而来,他们朝着9连扔下炸弹、燃烧弹,顿时火光冲天。

正当他们以为已完成任务时,旁边的隐蔽防空阵地也开了火,一架美机被击中,燃起了黑烟。

前日的战斗后,高炮一团立即调整部署,预设新的火力网,这个突袭打得美机措不及防,但也暴露出自身的位置,各连都被美机当成了目标。

最先遭到轰炸的是8连,由于老旧日式高炮反应慢、火力弱、可靠性差,一交手就吃了亏。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数门火炮还出现故障,一时哑火。

紧接着,7连等各部都遭到猛攻,许多阵地燃起大火。虽然我方伤亡惨重,但众人都没有放弃,倒下一个其他人又接着上,最终卫生员、通讯员全都上了,双方都精疲力尽。

激战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美机被击落一架、击伤十余架,最终撤出战场。而志愿军这边情况也不乐观,高炮一团3个连也损失殆尽,仅剩一门炮还有战斗力。我防空部队的剩余人员和装备奉命连夜撤回国内。

此战让我军意识到美国空中力量的强大,连忙调动还在训练的高炮部队入朝。同时,后方也加紧训练、扩编,陆续组建了高炮64师、高炮63师等部入朝。

到1951年7月时,志愿军已有4个野战高炮师、3个高炮团、40个独立高炮营负责保卫空中安全,处境总算好转。

当然作战确实太不容易,武器的代差让我们吃了太多苦、流了太多血。不过即便如此,志愿军依然将美军推回来三八线,那一代人真是伟大而英勇啊!

#抗美援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