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莫言大赞刀郎歌曲《罗刹海市》:刀郎让300年聊斋“活”过来

发布日期:2025-10-25 21:58点击次数:144

近日,在淄博的文艺座谈会上,莫言直接点出《罗刹海市》爆火的关键:“大家从歌词里看到了当下社会的影子,才有了强烈的当下感”。

这可不是客套话,作为深受聊斋影响的作家,莫言自己的《生死疲劳》就借鉴了《聊斋・席方平》的框架,他太懂这种 “旧瓶装新酒” 的妙处。

莫言甚至手书过一首诗致敬蒲松龄:“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埃尘”。

在他看来,刀郎的改编刚好踩中了经典活化的核心 —— 不是照搬 “马户”“又鸟” 的故事壳,而是用沙哑唱腔把聊斋里 “刺世疾邪” 的魂,嵌进了现代人能懂的语境里。

就像给老古董装了新接口,一下打通了三百年的时空壁垒。

莫言大赞刀郎歌曲《罗刹海市》:刀郎让300年聊斋“活”过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谁能想到,刀郎的歌声居然让淄博的纪念馆 “被迫开园”?

2023 年夏天,《罗刹海市》刚火,蒲松龄纪念馆原本在翻新,结果游客堵上门,只能提前开放,三天就接待了两万多人,门票直接改成免费。

更神奇的是聊斋城的变化:以前这里就是个逛展的观光地,现在搞起了 “夜游聊斋”,搭着灯笼的古街里,演员扮成狐仙、书生演绎故事,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人直呼 “穿越了”。

当地老板说,以前卖聊斋画册都没人问,现在带 “罗刹海市” 歌词的文创笔记本天天断货。这哪是一首歌的威力,分明是激活了一整个文化 IP。

莫言早就说过,别以为 “魔幻现实主义” 是西方特产,咱聊斋里早有了 —— 狐狸变美女比人还聪明,鬼魂和凡人称兄道弟,这些脑洞连马尔克斯都得喊 “祖师爷”。

而刀郎的专辑《山歌寥哉》刚好把这种魔力挖了出来,除了《罗刹海市》,《翩翩》《画皮》全是聊斋故事改编。

为啥三百年前的故事现在还能打?因为蒲松龄写的从来不是鬼,而是人。

《罗刹海市》里 “以丑为美” 的国度,不就是现实中某些颠倒黑白的写照?

就像莫言说的,聊斋的本质是 “用鬼狐故事说人间道理”,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从来没有过时。

刀郎的成功,给那些只会 “念古文” 的文化传播上了一课。

莫言说得直白:“改编经典得接地气,融入对当下生活的理解”。

反观有些所谓的 “经典改编”,把聊斋拍成雷人偶像剧,反而把原著的魂弄丢了。

真正的活化应该像刀郎这样:保留聊斋的 “刺”—— 对虚伪的批判;换个当代的 “壳”—— 用民谣唱腔、网络传播;再留个 “入口”—— 让听众好奇去翻原著。

就像聊斋城搞的沉浸式夜游,不是把蒲松龄的书摆出来,而是让游客走进故事里。

这告诉我们: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得让它在当下的土壤里重新发芽。

现在再读《聊斋志异》,突然懂了莫言说的 “文学传统就在我们血脉里”。

刀郎的歌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300年前的文学宝库,而里面的宝贝,原来从来没有过时。

毕竟,关于人性的那些事儿,古人早就看透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