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歼20曾在东海上空被美军F35咬尾,靠僚机支援才摆脱?

发布日期:2025-10-08 06:39点击次数:181

说起歼20和F35在东海上空的那些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网上流传的那种夸张版本,说什么歼20被F35从后面锁定,差点甩不掉,最后靠僚机和预警机帮忙才逃脱。这听起来挺刺激的,但仔细一扒,你会发现这事儿被传得有点走样。实际上的情况,是2022年3月,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在一次在线讨论中自己爆出来的,他说美军的F35和中国的歼20在东海上空有过相对接近的接触,不是什么激烈对抗,就互相靠近了点。他还特意强调,这不算交战,歼20飞得挺专业,指挥控制系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配合空警500预警机的那套长距空对空杀伤链。美方没提什么咬尾锁定,更没说歼20吃亏了。

反倒是中方国防部回应时点出,美军战机经常在附近转悠,中方空军只是正常应对,维护空域安全。这事儿一出来,外媒就开始添油加醋,搞得好像F35占了大便宜似的,但从威尔斯巴赫的原话看,他更多是在承认中方实力不弱。咱们得基于事实来说,这根本不是F35单方面碾压,相反,它暴露了F35在隐身和机动上的一些短板。要说太高估F35了,这话一点不假。

先聊聊事件本身。2022年那会儿,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空中活动挺频繁,F35作为他们的新宠,常从航母或基地起飞,在东海周边巡逻。威尔斯巴赫在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的视频讨论中提到,这次接触发生在东海上空,F35和歼20靠得比较近,但没发生冲突。他没透露具体日期,也没说次数是几次,只说至少一次。美方注意到歼20的飞行员操作稳当,整体协调能力强,特别是空警500在后方提供情报支持,让美军觉得中方的预警和指挥链条很成熟。空警500是中方主力预警机,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在数百公里外探测隐身目标,这在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威尔斯巴赫甚至说,这让他好奇歼20到底是偏向多用途像F35,还是更专注制空像F22。从他的语气,能感觉到美军对歼20的评估是正面居多,不是那种看不起的调调。中方空军当时正加强东海巡逻,歼20作为五代机主力,自然参与其中。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3月31日的记者会上回应,说美军战机靠近中国领空,中方采取必要措施是正当的,没什么可大惊小怪。这事儿后来在南华早报和飞行全球网站上都有报道,基本都确认了威尔斯巴赫的说法,没加什么咬尾的剧情。网上那些说歼20被追尾的版本,多半是基于美媒的解读,但原话里没这意思。实际上,这反映出美中空军在东海的常态化互动,双方都保持克制,避免升级。

要搞明白为什么说高估F35,得从两款飞机的设计定位说起。F35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搞的联合攻击战斗机,2006年首飞,2015年服役,主要针对多军种通用,A型陆基、B型短距起降、C型舰载。它隐身性能不错,正面雷达截面积小,但侧面和后方就一般了。发动机是普惠F135,推力大,能超音速巡航,但机动性不是顶级,最大速度1.6马赫,转弯半径和爬升率比不过纯制空机。F35强在传感器融合,有分布式孔径系统,能360度探测,还能数据链共享情报,但它更偏向对地打击和情报侦察,空战时依赖AIM-120导弹。问题是,F35项目超支严重,单价上亿刀,还出过不少故障,比如2023年南海一架坠机,暴露了维护难题。

到2025年,美军有上千架F35,但亚太部署的有限,受基地和航母制约。相比之下,歼20是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的重型隐身战斗机,2011年首飞,2017年服役,专为制空设计,对标F22。它的鸭翼布局加矢量推力发动机,让机动性超强,能在高迎角下控稳,超音速巡航速度1.8马赫以上。隐身用的是电磁吸收材料,正面雷达截面积据说小于0.01平方米,比F35低。发动机从早期的AL-31过渡到WS-15,推重比高,航程远,载弹量大,能挂霹雳15导弹,射程超200公里。歼20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能同时锁定多个目标。到2025年,产量超300架,分布在东部战区,实战经验积累快。事件中,空警500先探测F35,然后引导歼20接近,这套体系让美军刮目相看。

再对比一下性能差距。F35的隐身是全向的,但实际作战中,受角度和距离影响大。在东海那种复杂环境,海面反射和大气干扰会放大弱点。威尔斯巴赫提到中方的指挥控制印象深刻,意思是歼20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靠预警机和数据链形成网络。空警500的雷达能发现隐身机,这得益于中方在米波和多频段技术上的进步,美军E-3预警机就没这么强,后来他们急着换E-7,也跟这个有关。F35的机动性在五代机里算中规中矩,转弯时容易失速,超机动不如歼20的矢量喷管。导弹方面,AIM-120D射程150公里,霹雳15更远,还带双脉冲发动机,末段机动强。

事件没说谁先发现谁,但从威尔斯巴赫的话推测,中方预警机很可能先锁定F35,然后歼20上前确认。美媒像航空极客俱乐部报道时,说F35靠近歼20,但忽略了中方体系的优势。实际上,F35在亚太常带雷达反射器训练,避免暴露隐身参数,这也说明他们在和平期不敢全开。歼20则在巡逻中实战化多,2022年后还参与南海警巡,经验更丰富。俄罗斯苏57和苏35提供参考,苏35的雪豹雷达能在90公里外发现F35级目标,歼20的系统不逊色。美军自己承认,F22是他们制空王牌,但产量少,只200架,F35是廉价版,综合看,歼20在东海环境更适应。

事件后续发展也挺有意思。2022年4月,中方媒体报道歼20东海南海巡逻成常态,美日F35部署增加,但遭遇机会也多。2023年1月,央视放出歼20拦截外国机的片段,虽没明说F35,但军事观察家推测类似。美军2023年南海F35坠机,暴露可靠性问题,威尔斯巴赫后来在国会听证中又提中方空军进步快。

到2025年,歼20产量超F22总和,美军转向NGAD项目,承认F35不是万能。俄罗斯苏57服役少,但隐身材料先进,作战半径1100公里,歼20类似。中方采购苏35是2016年,早于歼20成熟,现在歼20已超苏35。事件没升级成冲突,双方都专业,但它提醒大家,五代机时代,隐身不是绝对,体系作战才王道。外媒炒作咬尾,说歼20靠支援脱身,这纯属误读,原话是美军对中方配合印象深刻。F35强在数量和盟友支持,但单机对歼20,没那么大优势。

总的来说,这事儿被传得神乎其神,但剥开看,是美中空军实力接近的信号。威尔斯巴赫的表扬,其实是承认F35没占便宜。歼20从研发到服役,体现了中方航空工业的追赶,材料、发动机、雷达都自主。F35项目虽大,但问题多,成本高,事故频发。事件后,中方空军继续加强,歼20融入联合体系,与歼16和预警机协同。

美军则反思预警短板,加速E-7采购。俄罗斯战机像苏57,提供技术借鉴,但中方已自成一派。标题那种说法,太抬举F35了,实际是中方体系让美军意外。未来东海巡逻还会继续,谁高估谁,低估谁,一看实战就知道。但从已知信息,歼20没那么容易被咬尾。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