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731》风波升级!制片方要求叫停,外交部回应,舆论场全面爆发

发布日期:2025-10-08 03:32点击次数:153

最近有件挺魔幻的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觉得不可思议。

电影《731》上映了,一部讲什么题材的电影,我想不用我多解释,片名两个字就够沉重了。结果呢,电影院里,总有那么些人,黑灯瞎火的,悄悄摸摸就把手机举起来了。

干嘛?盗录,甚至搞起了网络直播。

我真的有点想不通,什么样的脑回路,会在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还能分心去搞这些。这又不是什么爆米花大片,让你图一乐呵。

制片方彻底急了,发了个紧急声明,措辞那叫一个严厉,要求立刻停止,全部下架,不然就法庭上见,什么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挨个追究。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火了。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偷票房嘛,至于吗?

但我觉得,这次的事儿,可能远不止“偷票房”这么简单。你偷走的,可能是一份敬畏心。

这背后,是一个叫赵林山的导演,带着他的团队,跟这段历史死磕了好几年的结果。

他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想拍个什么“抗日神剧”。人家是扎扎实实地,把自己扔进了那堆发黄发脆的故纸堆里,去翻那些解了密的档案,去听那些九死一生的幸存者,用发抖的声音,讲述当年的事。

那不是在听故事,那是在一遍遍触摸民族的伤口。

赵林山自己也说过,拍这个,不是为了挑起仇恨,更不是为了消费苦难。他是想让现在这些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人,特别是孩子们,知道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

有些事,你不拍出来,不摆在他们眼前,就真的可能被时间冲淡,最后变成历史书上几行冰冷的铅字。

那731部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它不只是个代号,它是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间炼狱。

就在今天黑龙江哈尔滨的平房区,当年,它挂着一个听起来人畜无害的名字——“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

防疫,给水,听着多正常。

可背地里,这里是魔鬼的工厂。

那个叫石井四郎的部队长,带着他手下那帮穿着白大褂的“学者”,干的都是禽兽不如的勾当。

他们把活生生的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抓来做实验。

那些受害者,在他们嘴里,没有名字,只有一个代号——“马路大”,日语里“圆木”的意思。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在他们眼里,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跟一根木头一样,可以随意地被解剖、被注入细菌、被放在冰天雪地里做冻伤实验,或者被关进密室里测试毒气的效果。

这些,都不是电影编的,是白纸黑字写在历史罪证里的。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还在后面。

你可能以为,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这帮魔鬼就都得到清算了,都下地狱了?

想得太美了。

确实,有一部分人被审判了。苏联在1949年的时候,在哈巴罗夫斯克,我们叫“伯力”的那个地方,搞了一场审判,审了12个731部队的成员。

那次审判,让一部分真相浮出了水面。

但是,那个罪魁祸首,部队长石井四郎,还有他手下那帮最核心的骨干,大部分都跑了。

他们是怎么跑掉的?

这才是整件事里最黑暗,也最无耻的一页。

他们跟美国人做了个交易。

说白了,就是石井四郎这帮人,把他们在“马路大”身上做活体实验得到的所有数据,那些沾满了成千上万人鲜血的、独一无二的细菌战和人体实验资料,打包“卖”给了美国。

美国人拿到了这些数据,作为回报,给了他们一个承诺——免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

一张豁免牌,让这群双手沾满血腥的战犯,摇身一变,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当了医疗机构的头头,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余生。

这是一个肮脏的交易。一个战胜国,为了获取所谓“尖端”的生物武器资料,竟然选择庇护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一群凶手。

有历史学家就指出,正是因为这场交易,731部队的滔天罪行,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西方世界刻意地掩盖和遗忘了。

真相,就这么被埋了下去。

所以你看,赵林山导演他们要做的,其实是在跟这种“遗忘”对抗。

时间拉回到现在,咱们外交部的发言人林剑,也被记者问到了关于《731》这类电影的问题。

他的回答,我觉得挺有格局的。

他说,这些作品,放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背景下,就是为了让大家“借鉴历史,守护和平”。

他还特别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开放、包容、安全的,欢迎包括日本朋友在内的各国人士来中国,也会保障所有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你品品这话里的意思。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我们把伤疤揭开来,不是为了让它继续流血,而是为了告诉全世界,也告诉我们自己,和平有多么来之不易。

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胸怀,去正视最沉痛的过去,同时张开双臂拥抱未来。

这跟电影的初衷,其实是一回事。

现在,再回头想想开头那些在电影院里搞盗录直播的人。

是不是觉得,他们干的事儿,味道更不对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贪小便宜,省一张电影票钱了。这种行为,在客观上,就是在消解这部电影背后承载的一切。

它消解了创作团队数年的心血,消解了历史本身的严肃性,也消解了我们作为一个群体,本该共同完成的一次对历史的集体铭记。

当你把镜头对准银幕,想给直播间的“老铁”们分享的时候,你可能没意识到,你正在把一场沉重的悼念,变成一场廉价的消遣。

我们走进电影院,看的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对数万同胞亡魂的一次集体凝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