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五艘中国破冰船进入北极,外媒惊讶背后隐藏何种战略意图

发布日期:2025-09-02 11:34点击次数:118

北极的冰层在加速融化,这一变化悄悄改变着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随着海冰以差不多四倍于全球平均的速度在消退,曾经偏远、寒冷的极地变成了大国们新兴的角逐场——新的航线、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重要的战略通道的吸引力,让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上演着一场错综复杂的博弈。

近日,中国派出了五艘破冰船加上科考船组成的一支编队,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水域,离美国阿拉斯加最近的地方不到290海里。美国海岸警卫队迅速调动飞机和快艇进行了监视,但特别强调中方“未进入领海”。原本不过是一场普通的科学考察行动,为什么会让华盛顿变得这么紧张呢?

看表面的话,中国的船队行动是完全合理合法的。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是200海里,而中方的船只都在国际水域里。像雪龙2号等船只带着深海潜水器和实验室,专注于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方面的研究,符合联合国关于极地科学探索的规定。

外媒关注的焦点可不只是科研的那点事儿。北极地区藏着全球13%的未开发石油和30%的未开采天然气,另外,更重要的是那两条即将打通的“黄金水道”——沿俄罗斯海岸的北海航线和穿越加拿大北极的西北航道。一旦全部开启,亚洲到欧洲的航行时间会大大缩短,全球贸易格局也会被重新洗牌。对于中国这个贸易大国来说,北极航线的重要性,嘿,绝不言而喻。

就在中国船队北上之际,俄罗斯和中国又一次携手,重启联合海洋科考。25名科学家登上俄方的科考船,准备进行45天的任务。这是两国五年来第一次在极地展开合作,也是自2019年成立极地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始海警联合巡逻之后,两边极地合作又迈出的一大步。

普京一边向美国示好,提出在北极甚至阿拉斯加合作的建议,一边又紧紧牵着中国的手。这“双线”外交,反映出莫斯科的实际考量: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得靠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开发北极资源,同时通过与美合作的姿态,来缓解一些地缘上的压力。

美国现在的处境挺尴尬:要是坚决反对中国在北极的动作,可能会违背自己一直强调的“航行自由”原则;反过来,要是放任不管,怕是要眼睁睁看着中俄重新塑造极地的格局。目前美国那些老掉牙的破冰船也就那么几艘,虽然国会批准投了不少钱造新船,但飞快跟不上俄中在极地的部署速度。海外学者在2023年的北极战略报告里明确指出,中俄紧密合作会对美国和其盟友的安全造成威胁。此次美国仅在跟踪中国的船队,并没有进行拦截,反映出他们在一些规则限制和战略焦虑之间,还在挺谨慎,走得比较糊涂。

北极科考可不能只看成科学研究的问题,破冰船还能用来探测海床资源分布,极地装备的测试也能转变成军事上的应用,而航道的水文数据,更是未来航运和安全的重要资产。中国通过“近北极国家”的身份定位,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上双边合作,正稳扎稳打地推进自己的极地战略布局。

北极融化的速度,可能也跟大国之间的角逐热情一同升温。这片白色领地的未来走向,主要看三股力量的角力:是朝着气候科研合作的方向发展,还是陷入资源争夺的暗战?这个答案或许像埋在冰层里的油气资源,还没有完全露出端倪,不过,各方船队的航线已经勾勒出一盘战略布局的雏形。中国的破冰船行动,表现出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在北极谋划自己的战略布局。

发布高质量内容,轻松获取分成奖励!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