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15:06点击次数:105
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省,近日被战火炙烤得焦头烂额。奇怪的是,一张原本旨在平息冲突的“停火令”,竟成了新一轮攻势的序曲。冲突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苏韦达市里,冲突强度不减反增,局势乱成一团。这背后,明显是一场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各方势力正在血腥中进行着权力博弈与算计。
表面看,是德鲁兹民兵和贝都因、HTS武装打得难解难分。但细究起来,这远不止是部落恩怨,而是外部大国与区域势力在叙利亚南部利益博弈的真实写照。那些不为人知的操纵和布局,正一点点浮出水面。
7月18日,叙利亚“大总统”朱拉尼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手下的叙利亚新国防军(SNDF)立即停战,并撤出苏韦达省。这本该是给冲突降温的关键一步。
可命令一出,非但没止住战火,反而像火上浇油。来自叙利亚南部德拉省和苏韦达省的贝都因民兵随即全面动员。
消息称,共有41个贝都因部落,动员了约五万人。同时,苏韦达的世居德鲁兹人也紧急应战,双方在苏韦达城下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决战。
紧接着,7月19日,几架美军黑鹰直升机降落在苏韦达市国立医院,运来医疗设备和物资。这是美军首次直接动用军事力量给德鲁兹民兵送补给,支持态度再明显不过。
同一天,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也公开表态,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自卫权利”,还暗示,在中东反对以色列的,就是美国的敌人。话音刚落,美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巴拉克宣布,特朗普总统已成功斡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朱拉尼达成停火协议。
然而,停火协议的消息似乎没传到战场。HTS武装、贝都因部落和阿拉伯民兵,依旧猛攻苏韦达市,对停火令置若罔闻。
更让人愤慨的是,两名美籍德鲁兹人,胡萨姆·萨拉亚和卡里姆·萨拉亚,在冲突中被SNDF、HTS或阿拉伯部落民兵处决。这事彻底激怒了美国高层。
虽然叙利亚政权内政部门发言人曾说,城里的贝都因武装都撤了,冲突停了。但这完全是空话。
许多阿拉伯民兵部落根本不听朱拉尼的命令,扬言要继续攻打市中心。一部分武装分子抢够了财物就撤了,但还有很多人没抢到,拒绝离开。
停火协议宣布了,但以色列空军的行动并没有完全停止。相反,他们的轰炸目标来了个大转移,从SNDF和HTS武装,转向了贝都因部落武装。
到了深夜,以色列的飞机和无人机还在苏韦达南部上空盘旋,不停地投掷照明弹。这无疑是给德鲁兹民兵提供夜间照明,防止对手偷袭。
以色列的这些举动,可不是单纯偏袒德鲁兹人。他们的深层算盘是:不让叙利亚南部出现任何一个坐大,可能威胁其安全的势力。
无论是德鲁兹人还是贝都因武装,只要形成统一力量,都可能成为以色列边境的隐患。所以,以色列的目标是让双方“两败俱伤”。
通过精准空袭贝都因车队,以色列就是要维持这个地区的碎片化和混乱。这样对以色列最有利,能确保其地缘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主要依靠空中打击,从不派地面部队。这表明他们不想直接控制叙利亚,只想用“搅局”的方式,确保自己的安全边界。
朱拉尼作为叙利亚“大总统”,下达的停火命令简直成了“废纸”。这暴露了他对部队的控制力,弱得可怜。
HTS武装内部的分裂尤其明显,有些派系,比如“土耳其军团”,甚至打着土耳其国旗冲进苏韦达省。这明摆着,外部势力直接渗透并利用叙利亚地方武装,根本不听朱拉尼的。
那些被称为“散装部落”的贝都因和阿拉伯民兵,虽然动员了五万人,却没什么统一指挥。他们大多是为了抢地盘、抢资源,或者报复和德鲁兹人长久的恩怨。
很多武装分子“捞到一票”就跑了,但没抢到东西的,就死活不肯停战。朱拉尼的命令,对他们来说就是耳旁风。
相较之下,HTS武装却有完善的后勤补给和专业的队伍。这让他们能长时间、大规模地发动进攻,显然不是简单的抢劫行为。
这说明HTS的攻势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军事行动,背后有更强大的力量在支撑。这些力量,很可能和外部势力脱不了干系。
7月20日凌晨,即便美国、以色列、沙特和叙利亚当局都呼吁停战,苏韦达市的战斗还是再次爆发。阿拉伯民兵和贝都因武装又开始攻城,抢劫又来了。
德鲁兹社区领导人希克马特·希吉里,向特朗普、内塔尼亚胡、沙特王储和约旦国王发出了紧急呼吁,希望国际社会能干预,保护德鲁兹人。
然而,多国领导人呼吁停战,战火却不减反增。苏韦达的民众深陷苦难,断水断电,通讯中断,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这场混战,各方利益交织,后勤补给(对贝都因来说)和长期疲劳(对德鲁兹来说)都摆在那里,外部干预也持续不断。要快速决出胜负,根本不可能。
最终,苏韦达很可能变成一片废墟。各方势力或许会被迫回到谈判桌前,但只要背后的利益冲突没真正解决,这场“逆天大乱斗”就还会反复上演。
在这场对平民来说无人买单的混战中,无数人的生命和家园被毁。这巨大而无谓的牺牲,成了中东地缘政治悲剧循环中最残酷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