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一件队服抢了胜利的风头?王曼昱被质疑特立独行,赛后发文却最懂团队

发布日期:2025-10-27 00:56点击次数:77

当中国女乒在印度亚锦赛以3-0完胜日本队,夺回失去的冠军奖杯时,一张合影却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照片中,教练邱贻可和队员孙颖莎、蒯曼、陈幸同、王艺迪清一色穿着红色队服,唯独王曼昱一身蓝色战衣站在中间,像万花丛中一点蓝,格外醒目。

有网友调侃:“一眼望去,目光全被她吸走了! ”

有人质疑为何唯独她不穿统一队服,也有人翻出旧账,指出这已不是王曼昱第一次在领奖服上“特立独行”。

2023年亚锦赛女单夺冠时,她就曾以蓝色领奖服亮相,而当时其他三名选手均穿着红色。

不过,这次的原因其实很实际,决赛中王曼昱原本需备战第一盘和可能的第五盘,为避免频繁更换,她打完第一盘后换了干爽的蓝色比赛服,而将红色队服留着备用。

谁知孙颖莎和蒯曼直接连下三盘终结比赛,王曼昱便穿着这身蓝色战衣登上了领奖台。

对于王曼昱和蓝色队服的缘分,熟悉她的球迷并不意外。

国乒的新队服外套本就红蓝两色,而王曼昱多次在重要场合选择蓝色。

2023年世乒赛时,樊振东同样身着蓝色队服领奖,却鲜有人质疑,而王曼昱的选择总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种区别对待背后,或许折射出公众对女性运动员更严苛的“隐形规则”。

同样的动作,马龙赛后激情庆祝被赞“热血”,而王曼昱倒地欢呼却被批“不该”。

但王曼昱从未因此改变自己的选择。

有球迷分析,她对深蓝色的偏爱,恰如她球风般沉稳深邃,“是个有主见的选手”。

这次亚锦赛的“意外”亮相,反而让这抹蓝成了团队照片中最难忘的记忆点。

若说队服颜色是插曲,那么王曼昱的赛场表现才是真正的硬核剧情。

决赛对阵日本,邱贻可的布阵被赞“神来之笔”:他派王曼昱迎战日本一单桥本帆乃香,而这名削球手在2025年曾对中国主力取得11连胜,王艺迪、陈幸同等皆败于其手。

压力之下,王曼昱以3-1逆转取胜,尤其是首局10-12失利后,她以11-3、11-6、11-3连扳三局,彻底打乱日本队计划。

更令人惊叹的是,王曼昱已保持对日本球员五年多的全胜纪录,堪称“日乒杀手”。

半决赛对阵韩国时,她也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3-1击败金娜英。

这种逆风翻盘的能力,源于她“喜怒不形于色”的强心脏。

比赛中哪怕遭遇争议判罚,她也只是深吸一口气,用实力追回比分。

WTT中国大满贯半决赛上,她因抛球角度被判罚分后依然淡定取胜,赛后甚至笑对挑战失败。

夺冠后,王曼昱的发文将锋芒留给了集体:“冠军属于中国”“这份荣耀属于教练员、队友们、辅助人员、工作人员”。

这种团队至上的态度,早已融入她的言行。

女双比赛中,她与年轻搭档蒯曼夺冠后,蒯曼自觉拖了后腿,王曼昱笑着安慰:“双打总得有一个人扛着,她能扛。”这句话一度刷屏网络,成为国乒团队精神的缩影。

就连印度摄影师指挥全员握拳合影时,王曼昱也积极配合,右手持拍的她自然举起左手握拳,与队友构成铿锵有力的画面。

这份默契并非偶然,去年亚锦赛失利后,国乒今年在邱贻可带领下重整旗鼓,用更灵活的布阵和新生代力量(如蒯曼)成功复仇。

王曼昱在文中特别提到:“当大家一同举起那座沉甸甸的奖杯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6岁的珍惜:每场为国而战都是倒数

然而,在这篇看似常规的感谢文中,藏着一句戳心告白:“每次为国而战,让我倍加珍惜……26岁的运动员,为国征战每打一场,就会少一场。”

这句话揭开职业运动员的残酷现实:黄金期短暂,每次登场都是倒计时。

但王曼昱的珍惜,不仅限于赛场。

她悄然登上清华大学研究生推免名单,在训练间隙修学分、写论文。

她的规划超越冠军光环,正如她所说:“光有冠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远见和智慧。”这种清醒,让她在夺冠后能淡然面对“蓝色队服”的争议,也让她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谦卑。

合影中风波终究会平息,但王曼昱的蓝色战衣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团队”与“个性”的复杂态度。

当印度小球员争相与她合影时,当韩国选手申裕斌在赛后分享与她的亲密合照时,这抹蓝已超越颜色本身,成为国际乒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若有一天,运动员不再为队服颜色被讨论,或许才是真正的进步。

但今天,我们仍想问:当团队荣誉与个人表达并存时,你更愿意看到整齐划一的红,还是万花丛中一点蓝?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