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23:02点击次数:119
九月中旬这事儿悄悄开始了,我跟你说,别以为这是和年中那次普调是一个套路,就是两者性质不一样。普调是对在2024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人员的常规上调,重算补发是针对2025年新退休人员的追溯调整。谁能补发呢?这是个关键问题。真心的,拿着退休待遇核算表去看看到计发基数是上一年的,就属于系统要重算的对象。就是说,不用跑窗口,系统会自动筛选。
为什么要重算?核心是计发基数变动,计发基数通常在每年7—8月公布,导致2025年1—7月退休的人按去年的基数“预发”了养老金,而新基数一出就得把差额算清。公式里有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项,涉及计发基数、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和补发月数这些专业术语。举个简化例子,若基数从7500涨到8000、缴费指数0.6、缴费年限40年、视同13年、过渡系数1.3%,补发月数6个月,计也就是一千多块的补发差额,大家可以把本地数值代入算算,马上就有谱了。
谁能拿得更多?工龄长得多,且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天然吃香;缴费基数高、缴费指数接近1.0的人也能多得些;退得早、补发月数多的人总额更高,补发总额等于每月补发乘以补发月数。太厉害了,大城市基数高的地区像北上深这类,名义上补得更多,反正很多地区今年基数还没公布,有的甚至涨幅小,这对在职参保者意味着缴费压力没那么大。老张跟邻居说过“基数一公布,钱就算得清楚了。”
接下来怎么核对?先看退休待遇核算表上的计发基数,确认是上一年度再等系统补发款打到社保卡上,留意发放清单,有疑问就去社保经办机构问清公式和计算明细,别糊弄。别等着别人给你解释,主动核对票据更保险。想象一下那张被翻开的核算表,数字后面是几十年缴费的故事,这不光是钱,还是对过去劳动的一个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