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二万五千里长征:每前进一公里,就有3-4名战士牺牲

发布日期:2025-09-18 07:04点击次数:7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谁也未曾想到,这一走就是两年时间,纵横十四个省份,最终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约12500公里)。这个数字相当于从中国最东端到最西端走了一个来回,甚至比绕地球赤道一圈的三分之一还要长。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支穿着草鞋、饥寒交迫的队伍,在追击堵截中平均每天行军约35公里,最快时甚至达到90公里。这是人类行军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01 数字背后的艰辛,每公里都是用生命丈量

长征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险。红军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的雪山;渡过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

这些数字背后是惨重的牺牲。出发时的8.6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仅剩不到7000人。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3到4名战士壮烈牺牲。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8万余人,最终幸存者仅剩3万多。

长征路上最惨烈的一战当属湘江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水,当地百姓因此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02 地理挑战,跨越天然屏障的奇迹

长征路途经历了各种极端地形和气候的考验。红军翻越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包括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和打鼓山。

其中夹金山是最难翻越的雪山之一,海拔4900余米,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许多战士因缺氧、严寒和疲惫永远留在了雪山上。

红军还穿越了茫茫草地——松潘草地。这片草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尽是泥沼陷阱,气候变化莫测。许多战士陷入泥潭无法脱身,或者因误食毒草而中毒身亡。

03 军事奇迹,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长征途中,红军时刻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蒋介石调集了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等各系部队,总兵力超过100万,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但红军创造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国民党军40万人的围堵中灵活机动,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飞夺泸定桥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军一昼夜奔袭240里,在铁索桥上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最终夺取了这座关系全军生死存亡的桥梁。

04 政治意义,播种机与宣传队的双重使命

长征不仅是军事转移,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宣传。红军沿途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沿途百姓的支持。

许多青年受到红军抗日救国主张的感召,纷纷加入红军队伍。这也是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能够不断补充新血液的重要原因。

05 国际影响,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

长征的伟大很快传遍了世界。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后来写成了《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介绍了长征的奇迹。

斯诺在书中写道:“长征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牺牲和忠诚,像火焰一样贯穿这一切的是成千上万青年的持久不衰的热情、希望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评价:“长征是体现人类毅力和勇气的伟大史诗,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之一。”

06 精神遗产,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

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和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代,长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不仅是地理上的远征,更是精神上的升华。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不朽的丰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的路程可以用公里数来衡量,但长征的精神和价值却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我们今天重温长征历史,不仅要记住那些震撼人心的数字,更要传承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