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国歌歌词险被删,毛主席坚持:保留它,意义非凡!

发布日期:2025-08-04 14:32点击次数:159

“站起来!不愿当奴隶的同胞们!用我们的身躯建起新的防御墙!”每当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响起,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燃起强烈的爱国热情。

很多人不知道,1949年在选择国歌时,有人觉得《义勇军进行曲》里的一句歌词太悲伤,不太适合新中国的喜庆气氛,提议改一改。关键时刻,毛主席却有不同的看法:“这句歌词不能去掉,它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意识,非常有用!”

当时有句歌词被认为不太合适,毛主席说不能删掉。

《义勇军进行曲》成了我们国家的代国歌

1949年春天,新中国成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与此同时,一场名为“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活动将在捷克的布拉格举行。

但是大会有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每个国家在入场时都要唱国歌。

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个大难题,大家都忙着处理其他的事情,根本没注意到这一点。

没办法,代表团只能先找首歌来代替。经过一番考虑,他们觉得《义勇军进行曲》最合适。不过,他们仔细看了歌词,觉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不太合适。毕竟,中国的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时,郭沫若灵机一动,把这句歌词给改了。

会议结束后,代表团觉得应该赶快考虑选国歌的事了。因此,在1949年6月,专门负责制定国歌的小组正式成立。

1949年7月4日,叶剑英召集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国歌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征集国歌的想法最初是由叶剑英提出的,他认为这样可以广泛征集意见,向全国人民征求建议。

团队的工作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就整理出了征集国歌的主要条件,核心就是歌曲要体现中国的特点。

周总理看过后,7月16日这则消息就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登出来了,连续发了八天。

这个消息发布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投稿数量迅速增加。到了8月24日,仅国歌的投稿就有超过350份。然而,仔细筛选后发现真正符合要求的作品并不多。因此,筹备组决定再次征集作品,这次选中的可以直接制作成试唱版本,让大家听过之后再做最终决定。

尽管提交的稿件很多,但确定国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各方的意见一直无法统一。所以直到9月25日,离开国大典只剩五天时,国歌还是没有定下来。

新中国就要成立了,但国歌还没定下来。这种情况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这时,马叙伦提出了一个建议:“国歌一时半会儿创作不出来,要不咱们先用《义勇军进行曲》临时代替一下?”

这个建议很多人都赞同,这首歌既有力又深刻地描绘了革命。但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不错,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和现在的情况不太相符,最好改一改。”

张奚若和梁思成觉得原来的歌词已经很好了,因为歌词里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改了,反而会失去那份真实感。

郭沫若同意暂时使用这首歌,因为它非常有名,但他认为歌词里的一句话不太符合新中国的形象,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的。

这时候,两边的意见僵持住了。这时,毛主席在一旁说道:“我觉得这句歌词挺好的,改了之后会不会少了点感情呢?”

毛主席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时,国家正处于艰难的战斗之中。即使新中国已经成立,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在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警惕,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最后,这句歌词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949年10月1日,随着五星红旗慢慢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遍了全国各地。

《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成为代国歌,是因为它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拼搏精神,那段充满挑战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义勇军进行曲》经历了多次修改

1933年2月,聂耳从上海到了辽宁建平县的朱碌科镇,在那里,他亲眼看见了义勇军战士们在战斗后重新集合,准备再次投入战斗的情景。

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想起了那段场景,从中得到了不少灵感。

这首曲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后来还被改编成了不同的版本。

2017年,詹洪阁拿给记者一本旧杂志,里面夹着一张写着歌名的纸条,上面印着《民主进行曲》。

这首歌其实是根据《义勇军进行曲》改编的,但它的知名度并不高。《民主进行曲》虽然使用了原来的曲调,但歌词也做了不少修改。

其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1978年,因为某些原因,歌词被改过一次。不过,新歌词也引起了争议。有人觉得改过后的歌词很有力量,能很好地展现中国的全新面貌;但也有人认为,从创作和韵律上看,还是原歌词更好。

1982年,《义勇军进行曲》的原歌词恢复使用,但一直没有写入宪法。直到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才正式将国歌的地位写入宪法。

《义勇军进行曲》至今仍然鼓舞着众多中国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

推荐资讯